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724章 渤海交易姚彝歸(第二更)

    李易研究著增加朝堂收入又便民時,帶隊前往契丹和渤海的李印等人正在跟渤海的人交換東西。



    隊伍中多了八百九十一個被契丹掠走的大唐人,他們現在已經不那麼消瘦。



    路上吃的東西好,關鍵是心情好。



    他們幫忙幹活,準備一起回大唐,去長安。



    眼下在渤海,渤海的頭領是大祚榮,官位是忽汗州都督,當地就叫渤海,實際上是國,卻不允許稱呼國。



    當地也又貴族,他們在看著煤油燈和暖水瓶,還有其他的肥皂、香皂、花露水、甘油、絲綢、果脯、罐頭、陶瓷……



    另外一些屬於他們部落的人在剝松子,東北地區的紅松松子。



    東北地區通常能看到兩種松樹,油松和紅松。



    油松的子特別小,不好吃,吃多了中毒。



    紅松則不是,大松塔,裡面的籽也大。



    現在有一部分發黃,更多的是青綠色。



    當地人通過各種手段給打下來,開始取松子。



    他們沒有貨幣,以物易物。



    人參、動物皮毛、乾果子來交換,李印不要乾果子,動物的皮只選好的,人參倒是可以。



    他的貨物要價高,允許對方在購買煤油燈和熱水瓶的時候分期付款,其他的只能一次***。



    他提出來收松子和榛子,當地人一看,可以,等等偶們,偶們這就去採。



    這不時間就耽誤了,現在收東西,回程才麻煩呢。



    那時保證下雪,大家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



    被救的大唐人幫忙整理,他們才不去剝呢。



    松子手動剝,蹭一手鬆油,黑黑的,洗都不好洗。



    從一堆堆的榛子皮中剝榛子也是一樣,手工。



    榛子當地人比較喜歡吃,好開口,用牙咬、用石頭砸。



    松子不愛吃,開口費勁,咬開一個果仁還小。



    至於工具開口,他們沒有鉗子。



    “後來的看一看,這就是肥皂,剝了松子後手上有油,清洗費勁,換上肥皂呢?洗一洗,搓一搓,再用沙子擦擦,看,乾淨了。”



    李印對陸續趕來的人介紹,肥皂洗松油,並不怎麼好用,得拿沙子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