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688章 黃河水運難何處(第五更)

    眼下的黃河上游一段,無大船通行。



    小船往來,到了特殊的地方就停了,該搬運貨物就搬運貨物。



    實在是無法通行,不然是拼命。



    一般是漁民在黃河上捕魚,不碰浮橋。



    黃河的上游,到‘幾’字段的時候,是偏僻地區,都護府、軍隊駐紮的位置。



    從黃河往上走,需要縴夫。



    黃河沒有被徹底利用上,不然從黃河走,水路相連,一口氣可以跑到岷山。



    倒騰一段距離的陸路,又是水連水,去益州。



    也就是突厥和吐蕃的造船技術不行,不然人家找到條河,可以直接打到長安。



    從那邊往長安屬於順流,黃河利用好了優勢很大。



    大唐已往沒有輪船,不會選擇黃河往上去,繞一圈,距離遠,運送東西走陸路。



    現在有輪船,鐵索浮橋的在連接兩岸的時候,對黃河運輸形成了阻礙。



    李隆基找來地圖,看一看:“那邊的人口少,運輸物資要繞個大的幾字。”



    “三哥,貿易,黃河過去了,往回來容易,哈密瓜、葡萄乾、牲畜。不需要縴夫,路上的消耗是人吃喝,沒有牛馬吃喝。”



    李易用手在地圖上劃一下。



    “壺口。”李隆基指頭點在最關鍵的位置。



    “咱的船不大,輪船,一個是在旁邊開渠,一個是掛軌道,旱地行船。”



    李易知道壺口瀑布,那裡無法行船。



    以前人用旱地行船的方式來解決,船到那裡的時候,把船上的物資抬上岸,船也抬上岸,用滾木來走。



    到另一邊的時候再放下水,這樣就可以通行了。



    不過可以修渠,修一個兩米深十米寬的渠,繞,小輪船就過去。



    非要旱地行舟,就加上軌道,鐵軌,船卡到位置,人拽上去。



    牲畜也可以幫忙,壺口瀑布的問題便解決了。



    又不是他那個時候,需要走大船,一直在想辦法建設,噸位大。



    李易覺得能整體重五噸就可以了,三噸只要數量夠,一樣沒問題。



    “三哥,你看,從黃河往那邊運輸,吐蕃想打咱就打,走漢水入長江,陸路需要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