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648章 村官當否憑自願(第二更)

    “你們如果是一縣之令,我告訴你們,熟悉縣中其他吏員情況,合理調度人員。”



    李易說縣令應該做的事情。



    他話鋒一轉:“配合著村正做事,你們則必須瞭解村子裡每一戶的情況。



    包括有幾口人,年歲,擅長作什麼,有沒有疾病,家中的經濟收入來源等等。”



    二百二十個學子低頭記,他們沒當過官,確實不瞭解怎樣治理地方。



    “當把每戶記住,就要看村子河流分佈、土地貧富、石頭、作物等方面。



    蘆葦多的地方,考慮通過養殖蘆葦,還是套養其他東西能賺錢。



    編織蘆葦賺錢,或把蘆葦製作成青儲飼料。



    找誰製作,賣給誰,多少錢,調查清楚了,再動手……”



    李易說得很具體,村官本身要紮下去。



    換成刺史,是另一種管理模式,刺史不可能親自到州里的每一戶去了解情況。



    “同時你們要找到具備管理能力的人,加大力度培養,你們不可能始終在村子當官。



    當你們離開後,原有的施政方針還要繼續貫徹下去。



    學會用人、學會管理、學會交流,不要只想著與百姓搞好關係,更要樹立威信……”



    李易又要求學子們身份不可以丟,與村民們攪和在一起,會混淆位置。



    既要親民,又得使百姓信服,官員代表的是朝廷。



    一個官員整天和百姓你好我好,即便把村子治理好了,後來的官員怎麼辦?



    朝廷政令不是兒戲,百姓該執行的要完全執行。



    “現在你們不用再去考科舉的書,半年時間,學習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天文……”



    李易告訴學子們半年內的課程。



    沒有外語,不需要學習高深的數學知識,不用背政治,語文更是已經會了。



    只學其他幾科,李易有信心半年內把初中的知識教好,足夠學子們用。



    當天晚上的時候,晉昌坊的大慈恩寺中,今年考科舉沒考上的學子們湊在一起。



    “朝廷貼了告示,三天之後,去含元殿覲見陛下,你們說是什麼事情?”



    “總之不會是給我們官當,今年考中的人多,他們還要排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