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588章 奴隸新活使臣難(第二更)

    “一,二,一,二……”



    藍田縣的一條河岸上,一群人喊著口號往上拽筐。



    筐的下面墊竹撬,繩子綁在竹撬上,筐中是大半筐的淤泥。



    左驍衛的人於旁邊看守,幹活的是西南蠻的奴隸。



    李易終於想到有什麼活兒能幹了,一個縣分配一千多人,負責清理河道淤泥。



    冬天清理淤泥的時候水少,方便,就是涼。



    二十個縣,先在六個縣清理,六個縣清理好了,換六個縣。



    另外兩個縣,抽調挖煤的奴隸幹。



    左右武衛、左右驍衛輪換到看守,給他們的‘工資’,交給兵部。



    他們的伙食李易管,奴隸幹活還不收縣裡的錢。



    其實應該管工部要錢,屬於幫工部幹活。



    李易知道去要是要不來的,魏知古不可能給他錢,也沒錢給。



    他就當是作好事了,養著將近一萬兩千個奴隸,還在長安城旁邊,憑什麼?



    別的大戶養一千個護院試試?想造反是吧?



    關鍵是李易知道許多人給他立長生牌位,這是民心。



    百姓拿不出多少錢給他,他乾脆不要錢,奴隸閒著也是閒著。



    藍田縣近,隊伍最先抵達,自己帶著筐和竹撬、繩子,還有自己裝日常生活用品的揹包。



    到地方就穿一個四角褲跳下去幹活,幾十年後能不能得病,李易不管。



    大唐現在找百姓進行調的時候,百姓也是這樣幹,有的甚至光身子下去。



    莊戶不行,李易心疼,大唐百姓可以,奴隸比百姓還高貴?



    幹活的時候,不時就有人捱打。



    後來的俘虜,還沒完全融入到大家庭中,幹活的時候偷懶。



    左驍衛看著,就記分。



    其他的俘虜一看,這還了得?你偷懶,我們跟著倒黴,打你。



    捱打了,再幹活的時候一下子變勤快。



    當地的百姓站在岸邊看,看著看著,發現情況。



    “大家夥兒幫著編編筐啊,柳條的、油條的、竹子的,筐容易壞。”



    有人吆喝,筐壞了耽誤幹活。



    藍田縣一會兒旱災、一會兒水災的,河要是清理好了,水災就少。



    旱災不怕,有新打的井。



    “對,一家出一個筐,這是給咱們自己乾的活兒。編筐賣的人家出兩個筐,你們編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