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355章 易弟動時起波瀾(第四更)

    吃了六分飽的李易飯後去抄書,王皇后被兩個宮女兩個太監陪著莊子的夜景。



    莊子中的燈籠從過年時開始,天天晚上點亮。



    長安令裴耀卿不再送來牛羊油交換蠟燭,倒是東西兩市殺羊的人會把羊油留下,賣給莊子。



    還有附近的地方,哪家意外死了牛的,也會當天或第二天一早送到莊子上賣。



    莊子給價最高,牛肉莊戶吃,筋和皮留著當製作弓弩的材料,牛油做蠟。



    煉油的油渣莊戶已經吃膩味了,分給張家村子的人和外來務工者。



    王皇后喜歡這種明亮,尤其是有人暗中保護的燈籠光照耀的範圍。



    李隆基和李成器兄弟二人站在莊子的‘護城河’旁邊的臺子上,拿望遠鏡觀看霸水邊的施工現場。



    外來務工者們蓋樓房,四層的樓,蓋房子給工錢。



    等房子蓋好,住進去,每個月交一筆錢,按照面積算,一平方米一個月交十錢。



    交夠六十個月的錢,房子屬於他們自己,不用再交錢。



    一百平一個月一緡,六十個月是六萬錢,一平米相當於六百錢。



    在長安郊區,如此房價低廉。



    不過別人在郊區的房子,會帶院落。



    樓房沒有院子,白天上廁所有固定的茅房,在家裡的話有夜香桶。



    第二天早上倒茅房裡,再去壓水刷洗。



    這個與李易那個時候曾經的上海一樣,大家天天出來倒,再刷洗。



    除了蓋樓的地方,其他的位置也被李家莊子從官府手裡買下來。



    加起來可就不是李家莊子的一千畝小地方了,一大片,足足三萬多畝。



    還有張家村子另一邊的官方土地,一萬多畝,同樣歸李易,建的作坊。



    “有五千人了吧?”李成器看到了幹活的人和巡邏的人。



    大唐不允許百姓配弩和強攻,還有硬甲。



    小弓、長矛、自己做的刀不管,皮甲同樣沒問題。



    現在外來務工者們就自己組織起來巡邏,教頭是莊子的老兵。



    “五千零六十人了,多為逃籍之人,別處不好呆,易弟的莊子能護住他們。”



    李隆基知道具體數量。



    沒有戶籍的隱戶,去別的地方找活幹,對方給的工錢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