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2624章 學藝不休存先後(第三更)

    “無妨無妨,不說錢的事情,怪我等學藝不精,剛柔果然厲害!”

    張九齡無奈地搖搖頭,大家很努力地學了,結果眼皮子底下出了疏漏。

    李易繼續擀餃子皮:“賬不是那麼算的,為何考慮我成本降低與否?

    有規模和技術才能降低成本, 大唐應鼓勵這個行為,然後通過同行業市場經濟進行調整。

    正如看年景吃飯,谷貴傷民、穀賤傷農。

    至於說借錢,屬於投資彙報率的問題,借的時候百姓知道情況。

    我不交稅,是因為我把投資回收期計算在了無稅狀態下,若需要交稅, 投資利息必須高……”

    李易不開玩笑了,繼續講課。

    李家莊子的借貸還款期很長的,還不上還允許延期,甚至發現對方情況特殊,額外追加借貸並幫對方策劃。

    大唐多數百姓有個特點,或者說是共通的想法:無債一身輕。

    大唐的經濟發展速度快,當初借錢的時候一個人一月收入二三百錢,後來一緡、兩緡。

    既然有錢了,把之前的錢還了,一起還。

    這樣借貸的自己回籠週期變短,李家莊子賺錢了,賺很多。

    由於李家莊子採取的模式為無利息,還就是本金, 有利息的話,按照日利息結算,屬於浮動。

    固定就是不管你提前還與否,就收那些利息。

    “既然談到這個問題了, 咱們接下來說如何合理佔領別人領土的問題……”

    李易說著想到了婆利國的問題,人家文明和國家。

    不通過戰爭方式, 只能通過經濟方式, 最後看情況是否開戰。

    他告訴大臣們,咱們以幫助婆利國的名義向對方放貸,無利息,大唐貨幣。

    這個錢幹什麼用呢?對方借錢後,購買大唐的第一代紡織工具,比婆利國自己的先進多了。

    紡織需要原材料,大唐出售給他們原材料,回收他們紡織出來的成品,要麼他們自己拿去賣給別人換東西也行。

    籤協議,以對方的部分土地為抵押,一旦還不上就扣一部分土地歸大唐。

    接著大唐提高原材料價格,同時以第二代或第三代的紡織工具給大唐海外領土的百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