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2166章 世家無國民在延(第二更)

    幾人聊著,剛吃了一個小卷餅,湯好了。

    鴨架白菜豆腐湯,豆腐是凍豆腐,裡面成蜂窩狀。

    一般北方人冬天吃這種,因為豆腐不好儲存,凍起來就能放很長時間。

    一種做成鹹豆乾,一種做成凍豆腐,自己家能做的,腐乳臭豆腐不行。

    換成不冷也不那麼幹燥的地方,則製作成臭千張。

    包括現在大唐就有的臭豆,發酵過頭的豆豉,倭國那裡也剛剛學會,後來叫納豆。

    而現在的新羅,後來的棒子,所喝的大醬湯是大唐之前朝代就有的軍糧。

    輜重差一些的用醋布,把一堆調料和細麻布放一起煮,醋居多,殺菌。

    好的就給豆豉,乾的,本身就發酵製造,再放上鹽。

    天一熱弄點水進去就是大醬,打仗的時候放一點。

    補充維生素,蛋白質發酵了後還能夠調整胃腸道菌群。

    這就是中華的智慧,即便出海,也不會得敗血症。

    晚上作戰沒有夜盲症,不然哪來的那麼多夜襲?

    李易如是想著,吃個鴨架湯,居然生出了民族自豪感。

    “易弟有良策?”李隆基哪知道自己的易弟心中所想,看李易那種‘放著光’的表情問。

    “無須良策,軍權在手即可。”

    李易挺瞧不起背後使壞的人,你使勁折騰,你沒有兵,說收拾你就收拾你。

    “還須擴軍?”李隆基認可,自從羽林飛騎成軍,他發現朝堂特別穩定,不管哪家的官員,俱十分配合。

    “梯隊培養羽林飛騎,照之前說好的,將來的募兵不再有,折衝府逐漸取消,以志願兵為主。”

    李易知道折衝府的兵不容易,世代為兵,沒有希望。

    現在人家的孩子全努力學習,等著機會。

    現在再有自願兵,不會出現進軍隊又吃不得苦,非要退出來的人。

    第一撥三千羽林飛騎有多少次可以退出的機會?他們為何不退?

    家庭的責任在身,退無可退,生不如死。

    “可悲!”李成器看著屏幕上季依正表演,搖搖頭:“他們其實知道大勢已去,卻偏偏不願意接受。”

    “他們熟讀史書,知道王朝更迭。一旦有機會,便想取而代之。心中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