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臉貓臉大 作品

第五十五章 軌道飛行器試驗機

    理論上塞式火箭引擎不受高度影響的特性可以造出一種單級入軌、重複使用的太空船,直接從地面發射進入太空,之後整體完整降落,像傳統飛機一樣全部重複使用。

    很快這個設想就有人開始進行實際研製了。

    沒錯,就是美瑞肯航天局。

    不得不說,那個年代的美瑞肯航天局真是有錢,而且又有錢又有理想,敢為天下先。

    就為這個,唐超也得給他們點個贊。

    他們敢為天下先的行為,不管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都給後來者提供了很多可以摸的經驗,讓後來者節省了很多資金和時間。

    當時他們圍繞這項科技開始了10多年的rs-2200發動機研發計劃,用的是線性結構,就是那種看起來像長方形的火箭引擎,很有未來飛船的感覺。

    跟這個引擎配套的是一個叫做“冒險之星”的單級入軌航天飛機替代項目,三角形的升力體結構機身配上方形引擎,加上無人駕駛概念,那就代表著未來。

    不過這玩意看起來美好,實際上卻困難重重。

    因為需要複用,所以對材料和工藝要求極高,加上技術受限,就導致氣尖引擎時常有不穩定的情況,導致在空中突然推力下降。

    這在升空進入太空的過程中是非常危險的。

    另一方面隔熱和散熱的問題也牽涉到新材料,一直沒有解決。

    後來他們感覺“冒險之星”方案太激進了,所以就搞了一個小的驗證機。

    畢竟“冒險之星”全重1100多噸,長寬都超過45米,比航天飛機大多了,哪怕大部分都是燃料重量,把這玩意一截不拋的弄到太空軌道也太難了。

    還是小點好,小也能滿足他們。

    於是就搞了長寬高尺寸縮小一半,重量更是隻有原來零頭的130噸“x-33”技術驗證機。

    但是,它的研製也不順利,不僅預算超支嚴重,而且進展也大大落後於原定計劃。

    最終在航天局和洛馬公司一起愉快的花了十幾億美元之後,覺得這玩意還是太先進,現在木有前途,然後就下馬了。

    幾年之後,航天飛機也因為“過於先進”的原因退役,導致美瑞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得不買毛熊家的飛船票進入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