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作品

第48章 處處矛盾

  因此,臣以為,若能把軍需轉運過程中的損耗降低,那麼也是能省卻一大筆軍費......”

  聽其言,劉皇帝依舊沒有表態,看著李繼隆沉吟幾許,方才道:“關於轉運損耗,朝廷不是沒有想過辦法,不管是增加車船畜力,還是修路開道,都進行過,但邊陲的交通條件現實如此,就是不如中原便利通達,大漢也太大了,也不可能做到如內地這般四通八達,一路順暢,有的轉運損費也是必要的,難以避免的!”

  李繼隆:“朝廷過去,已於諸道州修建義倉官儲,以備不時之需,效果顯著。臣以為,可於沿邊關防要地,興建幾座軍倉,用以存儲糧草、米麵、軍械、被服等軍需,如此,既可備戰爭,平日裡也能更近地調派供給,做到及時省便!”

  聽其言,劉皇帝卻搖了搖頭,道:“那興修這些軍需倉場之後,要將它們填充滿倉,仍舊需要從其他地方調運物資,這個過程中的轉運損耗,還是是不可避免的。如此,省卻的,便利的,也僅僅是邊陲軍需供給,其他地方向邊疆輸送......”

  說道這兒,劉皇帝忽然頓住了,兩眼下意識地眯了下,略帶玩味地打量著李繼隆:“霸圖,你不會是在暗示我,對大漢的軍需供給體系,做整改吧!”

  李繼隆微愣,搖了搖頭:“臣並無此意,只是就北疆當下的軍需轉運做此建言,若有疏漏不察之處,還請陛下恕罪!”

  聽李繼隆這麼說,劉皇帝淡淡一笑,他覺得,這個女婿就是那個意思,因而,意味深長地道:“你是邊將,為軍情軍務做此考慮,想要改善,確是在本職之內,無可指摘,不過,安守本分還是很重要的。有些事情,有些問題,朝廷不是看不到,但朝廷自有綜合整體的考量!”

  從劉皇帝話裡,李繼隆聽出了少許警告的意思,李繼隆身體一繃,趕忙起身拜道:“陛下教訓的是,是臣多嘴了!”

  劉皇帝卻搖了搖頭,示意他坐下,自個兒則再度陷入了凝思。

  朝廷對邊軍後勤的供給,為什麼要分批分部,搞得那麼複雜,其根本原因,還在於把邊軍的後勤牢牢地掌握在朝廷手中,也保證對軍隊的控制。

  但也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供給上的大量損耗,李繼隆的話是沒說錯的,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損耗都是無謂的,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採取一個就近調派的原則。

  早年的時候,在大漢還沒有一統天下,國土還沒有擴張到如此廣闊之時,哪怕從京城調派軍需,也是足以支撐,並顯得沒有那麼地靡費。

  但如今顯然不同了,在轉運上的損耗支出,以大漢的體量,都會肉疼的。就說西南的雲南、安南兩道,如果所有的軍需都從京城調撥,就根本不現實。

  朝廷也是早就考慮到了這些,再加上兩次北伐、幾次對外擴張,早就對後勤供給做過大的調整,在靠近邊陲的道州進行物資屯儲中轉。

  比如山陽一線的邊軍,到如今,就有半數的物資,是從太原調撥,實際由山陽道直接供應的,只佔一小部分。

  但這些改變,於本質上,並沒有根本性的扭轉,因為太原的軍需倉儲,其中也有不少是從兩京中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