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在野 作品

第156章 殺死VIP(十一)


新世界建立需要加固高牆,鋼鐵需求量很大,鮑瑞銘一家都在鋼鐵廠裡打工,父母從漁民變成了鋼鐵工人。




他們能拿到微薄的報酬,可以買到最便宜的食物,比如土豆或者是一些沒有味道的營養餐。




鮑瑞銘一家人蝸居在十五平米的房子裡,兩張上下鋪,彼此的動靜聽得一清二楚。深夜時,鮑瑞銘拉緊床帳,牆上貼著一張大海的照片。




他每天晚上都會夢到浮沙島,他的家園永遠失去了。




就這麼過了三年,在第三年的時候,聯邦宣佈全體人類自救,為了提高存活率,他們開啟基因篩查計劃。




以基因為準,最優秀的那批人為一等公民,他們最適合活下去,也最適合拯救人類。




鮑瑞銘全家都參加了基因篩查,結果很快出來了,按照基因篩查標準來說,鮑瑞銘屬於一等公民。




而他的父母和弟弟都是殘次品。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個小漁村出來的人竟然擁有完美的基因。




不過後來證明確實如此,鮑瑞銘讀書輕輕鬆鬆就可以拿到全班第一,體能甚至也不錯,各方面都趨於標準下的完美。




他得到了進入第一區的資格。




父母求著聯邦,說讓弟弟一起進入第一區,“他們是一樣的,為什麼他不行?”




弟弟被拒絕了。




很奇怪,明明是一家人,但在基因篩查下,他們簡直不像一個物種。




人與人的差距,比人跟狗的差距都大。




這時候鮑瑞銘面臨一個選擇,跟父母一起留在底層,還是進入第一區享受上等人的世界。




感謝基因篩查制度,給了一個普通漁村人第二次投胎的機會。




鮑瑞銘當時目睹過混亂無序,他渴望知識,財富,還有社會地位。




那時候鮑瑞銘很年輕,很早就意識到了世界的底色。




第一,現有規則非常可笑。




第二,制定規則的人才有資格說話。




所以鮑瑞銘非常乾脆地做出選擇,他去了第一區,他要成為制定規則的人。




鮑瑞銘作為聯邦第一批一等公民,承擔了建立人類社會的重任,必須要讓世界和平穩定,要保留希望的火種。




鮑瑞銘進入了第一區,成為了特權階級。




鮑瑞銘順利完成學業,從第一軍區大學畢業。




鮑瑞銘的研究方向是海洋,作為一等公民,他擁有很多權利,那時候人類對於汙染調查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人類沒有放棄對牆外世界的探索,還有對舊世界遺落真相的調查。




他二十五歲的時候,得知一支調查隊將會路過浮沙島附近。




他用了特權,讓調查隊去了一趟浮沙島,理由是帶回更多珍貴海洋生活樣本,有助於人類對於海洋生物的研究。




其實是鮑瑞銘想看看現在的浮沙島是什麼樣。




他很懷念那個家鄉。




後來調查隊回來了,他們去了十六個人,回來了三個人,沒帶回什麼有價值的海洋生物,但他們帶回了一顆藤壺的殼。




那就是調查隊的全部成果,他們死了十三個人,只是為了給鮑瑞銘帶回一顆藤壺的殼。




鮑瑞銘能理解那種落差感,當時的倖存者看一等公民的目光幾乎憎恨。




相反的鮑瑞銘沒什麼感覺,他後來都感覺難以理解,鮑瑞銘如果沒有經過基因篩查就是個普通漁村的小人物,就算進入牆內可能也只是當個鋼鐵工人。




作為從底層爬上來的人應該可以與對方共情,但他一點感覺都沒有,他們死了十三個人在他看來甚至不如死了十三條魚。




他們的價值太低了,鮑瑞銘的價值太高了。




不是鮑瑞銘自視清高,是現有的規則讓他走到了這個位置。




原來這就是特權。




他以前在救濟站的時候會想,特權階級做這些事兒的時候會良心不安嗎?會痛苦嗎?




答案是沒有,人在擁有特權的瞬間就會失去了所有感覺,一切荒謬都是正常的。




殘次品覺得現有規則不公,一等公民同樣覺得現有規則可笑。




可惜只有第一代一等公民還有這種思考,鮑瑞銘見識過兩個世界,起碼會在這時候反思一下。




後來的一等公民連反思都沒了,他們會更加心安理得享受現有的成果。




社會達爾文主義,當一切都以最高利益看齊,人類社會必然如此。




調查隊帶來的藤壺毫無用處,鮑瑞銘開始研究調查隊的錄像視頻,鮑瑞銘沒有出過高牆,他很好奇外界的世界。




沒想到他無形之間打開了一扇門。




調查隊錄下了現在的浮沙島。




浮沙島跟鮑瑞銘離開的時候竟然沒什麼區別,溫暖柔軟的沙灘,高高聳立的教堂。




當年留在浮沙島的人進化出了魚鰓,他們在浮沙島上繁衍,生出的子子孫孫都擁有魚的特徵,可以在陸地上行走也可以在海洋中生活。




他們的房子結滿了藤壺,因為大海每天會漲潮,他們也習慣漲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