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兮帝 作品

第354章 入秋菊開散

  這是他從衛伉口中知曉的消息,對於衛家如此信任阿姐的模樣,確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不過仔細想想也確實沒理由不信,畢竟秦家就這麼多人,家附近的獵戶卻有好幾百個監視著它們。

  衛家要是耗費大量錢財人力卻找不到棉花,那想發火它們秦家也沒地跑,於是衛家自然是有恃無恐。

  秦梨頭也沒抬,檢查著溫度計的收口:“當然了,我都說得那麼清楚了,而且身毒那邊原本便有將棉花紡織為衣物的人存在。

  衛家只要派人去找,那肯定是能找得到的,只是用去的人力財力,花銷的時間是多是少的區別罷了。”

  當年秦始皇派人建造陵墓,以金銀玉石為山川,水銀縱橫流於其中,自秦開始便昌盛無比的水銀技術,到了漢代自然也是流傳著的。

  如今蜀地仍舊有家族煉製水銀出售,於是秦梨很順利的便買到了此物。

  隨後便是將固定量的水銀注入到溫度計之中,然後以高溫將水銀封口,又將少許的鐵包裹在溫度計的另一端利於其感知溫度。

  每一根溫度計大小,長短,甚至裡頭小孔的纖細程度都是不一樣的,如今還沒有步入到批量化工業生產的時候,這種偏差情有可原。

  所以秦梨對其要求不大,反正只要能用就行,這就導致每一根溫度計上面的刻度都是不一樣的。

  因為在檢測到人體的固定溫度之後,秦梨便在每一根上溫度計上不同地方刻上不同的刻度位置。

  於是雖然每一根溫度計都不一樣,但只要看上面的刻度還是能檢測出其溫度多少的。

  幼時就經常用溫度計的秦梨自然記得人體腋下的正常溫度為36°到37°左右,再將溫度計統一試驗之後,也將這個溫度作為上面的首要刻度刻下。

  隨後也找了只幾隻母雞試著量了下溫度,雞的溫度通常比人的溫度要高上一些,大概是40°到4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