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



那傳言一日之間在建康城生了根、長了腳,說庾皇后在宮裡苛待成忠公小娘子。




要不怎麼那位纓娘子在她自己的及笄宴上,白衣素簪,額髮厚重,且少粉黛,一副由人刻意扮拙的樣子?又被太子用一個胡女隨意踐踏,皇后娘娘當時卻無一句迴護。




再有樂遊苑的那場賞荷宴,仙人一般風神秀麗的少女行止如儀,卻不識詩賦為何物,甚至連一句離騷都未聽過,連幾大世家的主母夫人也認不全,顯然是第一次參加這種筵席。




皇后娘娘不是向來宣稱視她如己出嗎,誰家養女兒,是這樣恨不得抹成一張白紙的養法?




聽到風聞的世家之胤都震驚不已,誰都不是傻子,這話裡話外的意思,可是妥妥的誅心之論!




忙差人去打聽傳言的源頭,卻竟是出自烏衣巷謝家,素有才名的才女謝既漾之口。




這也難怪,往常這位謝才女的詩作便廣受城中名士追捧,一出手便有百口傳,所以她的話在一日之間一傳十、十傳百也不足為怪了。




也並沒有人覺得謝女郎對中宮不敬,人家老子在荊州掌軍政,伯父叔父舅父都是當世的大學者,穩佔太學大儒前三甲,幾個哥哥兄弟也是年紀輕輕有傑名,連一個十六歲的侄兒謝翀,都做上了荊州都督從事中郎,人家說一句話怎麼了?




再說這猜測琢磨起來,居然越想越有理。




坊間有“吃絕戶”一說,上不得大戶人家的檯面,有些底蘊的門庭都不屑一顧。不過皇家在十多年前,先皇后才辭世,便改衛唐之婚約為庾唐之約,為的是什麼,大家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




可既要了人家的家底,還不用心教導人家女兒,這便做得太過了。聯想庾娘娘素日溫婉賢良的樣子,聞信之人半信半疑。




可倘若中宮無愧,又為何遲遲不出面解釋?




這些沸議傳進簪纓耳中時,她頗覺意外。




只因她本打算著用唐氏的人脈去散播此事的,東西兩市也不算小,只要一點引導的火種丟下去,不用直說,也足以引起京人的浮想聯翩。




卻沒想到慢了那位謝女郎一步。




簪纓奇怪,謝氏主母程蘊雖與她阿母相識,但她在賞荷宴後,與他家來往並不密切。




“我與謝家姊姊僅有一面之緣,她何以幫我?她會不會惹禍上身?”




說這話的時候任娘子在旁邊,望著小娘子明淨柔麗的容顏,她心道,這樣面善心慈的女娘,誰見過一眼能不喜歡呢。




任氏柔聲寬慰:“小娘子莫擔心,謝氏家大業大,謝家女公子廣有才名,宮裡便是想追究也要掂量掂量。只是……為難了小娘子,由著外頭人議論。”




簪纓搖頭道,“本也要如此的。”




被人議論兩句,不傷皮不掉肉,怕什麼的。只要這事能引起波瀾,逼得顯陽宮那邊寢食不安,便足夠了。




任氏眼圈卻紅了一圈,“小娘子,從前受苦了。啐!什麼母儀天下,竟這般作踐人磋磨人……往常我問小娘子在宮裡的事,小娘子總不肯多說,越這般,僕婦越發愧疚,也怪老杜眼力見兒不夠,從前他也不是沒進宮給小娘子請過安,居然硬是沒瞧出異樣。”




她說著說著上了帕子,簪纓忙道:“任姊姊千萬別這樣說,還是你教我的話,毒蛇咬人,難道要怪人的皮肉長得軟麼。”




那時候,連她自己還日日傻樂呵著,不知道身在局中,旁人又如何察覺?




飼弄傀儡最高明的法子,原不是控制的線越多越好,而是線絲無形,傀儡自動。




簪纓的眼光寒涼下去。哄好了任氏,令她取來一張花箋,親自寫了謝辭帖送去謝府。




眼下正值多事之秋,謝女高義,她心中感激,不是差這幾步路的功夫不願上門,只是如果公然串門往來,落了有心人的眼,恐對謝家不好。




再說謝家主為荊州牧,掌荊州兵馬,若被人攀汙與大司馬的北府兵有往來,總歸是件麻煩事。




安排完了事,簪纓便打算去那邊兒園裡看望小舅舅,卻見正房裡伺候郗太妃的李嬤嬤來拜見。




“娘子玉安。太妃娘娘這日精神頭不錯,想請小娘子過去說說話呢。”




簪纓一聽,便隨了李嬤嬤過去。




這正房獨院闊大整麗,廊上有兩個穿宮裝的守門女使,也是從宮裡帶出來的。簪纓蓮步嫋娜邁進門中,有淺淺沉水香的味道飄在屋子裡。




郗老太妃穿著一身家常寬鬆雪青禪衣,花白的髮髻上壓一支攢金珠釵,正扶著女使的手臂在地上慢慢走動。




多虧簪纓照料得細心,老人家養得比在宮裡時還安泰些,原本經過之前的一場絕食,太醫都說熬不過一個春秋了,可照眼下容光煥發的精神頭來看,且還有壽祿在後頭。




一見簪纓,老太妃立刻眉開眼笑地拉住她的手,簪纓笑著打趣一句,“老孃娘今日認得我。”




“你這個小囡囡喲,我便忘了誰,也不會忘了你這孩子的好。”




郗太妃在她的鼻頭輕輕一刮,拉著簪纓緩緩共坐在榻上,看不夠似的看著這小女娘的清眉秀目,心疼得不知怎樣好,“只是外頭髮生這麼大事,你一味瞞著老身。庾皇后……庾靈鴻,對你不好,都是真的嗎?”




簪纓這才明白太妃叫她來的緣故。




她看了立在下首的李嬤嬤一眼,聲音多了分嬌氣,“娘娘的耳目也太靈光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您老只管頤養天年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