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一百五十五章 萬歲

    其實天下間的道理都是一般,澹臺雲出拳,如三疊之浪,一浪接著一浪,擊敗了西域佛門的上師,此時遼東大軍也是如三疊浪,初始不覺如何,可韌性十足,後勁也是十足,逐漸把金帳士兵反推出車營。

    秦清這次帶了四萬兵馬,其中有半數是輔兵,輔兵與戰兵不同,並不直接上陣廝殺,主要負責各種雜事,比如挖掘壕溝、修築工事、打掃戰場、運送輜重、救治傷員、掩埋屍體、安營紮寨,乃至於幫重騎兵披甲、上馬等等,此時的車營同樣是由輔兵構建。這也是許多時候,幾十萬大軍瞬間崩潰的緣故,除了兵敗如山倒的士氣緣故之外,幾十萬大軍中有半數以上都是沒有多少戰力的輔兵,若是戰兵正面崩潰,輔兵自然也隨之崩潰,這亦是中原軍隊無法像草原軍隊那般來去如風的緣故。

    此時金帳士兵開始敗退,輔兵們隨之湧出,不過不是修補車陣,而是將好似圍牆的戰車推開,將部分拒馬搬開,將先前金帳強行衝開的口子放大,變成一個寬有百丈的門戶,留出大軍出擊的通道。

    與此同時,中軍位置傳來連續不斷的擂鼓之聲。

    聞鼓而進。

    除了結成戰陣的步卒和代替了弓手的銃兵之外,遼東也是有騎兵的,埋伏在車營的左右兩翼位置,只是剛才金帳騎軍重振的時候,始終未曾有所動作,直到此時才顯露崢嶸。

    遼東騎兵陣型緊密,每一騎之間的間隙十分之小,配備騎槍馬刀,馬刀是厚背重刀,只有這樣的刀才有可能劃破對手的重甲,如果是那種輕便馬刀,哪怕有衝鋒之勢,也很難造成重傷。再有就是三眼銃了,這是混戰利器,既可以開槍近距離射殺敵人,沒有彈藥之後也可以當做骨朵、錘子使用,鈍器對付披甲的效果倒是更勝利器。

    平心而論,金帳因為馬種的緣故,長於輕騎兵遊鬥,在騎兵對沖上面卻是沒什麼太大優勢,反倒是遼東騎兵,引進了西域的改良馬種,並不弱於金帳騎軍。

    急促的戰鼓聲中,伴隨著轟隆的馬蹄聲,蓄勢已久的遼東騎軍終於現身戰場之上。

    大魏起於南,北伐驅逐金帳,南方丙丁火,乃是火德,故而崇尚紅色,不僅廟堂一品二品公卿身著紅袍,便是普通士兵的戰襖也是紅色。

    遼東位於北,幽州意為朔方幽冥之州,北方壬葵水,乃是水德,故而崇尚玄黑之色,上下以黑色為主,金帳大軍便稱呼遼東的夜不收為黑衣人。

    此時騎兵都是黑甲黑馬,彷彿兩條黑龍。

    雖說秦清重視火器,但也不輕視騎軍,尤其騎軍在許多時候肩負有衝陣的責任,甲冑乃是重中之重。

    大魏官軍的甲冑已經多年不曾更換,或是偷工減料,外表光鮮,敗絮其中,鏽爛惟存鐵形,其空落入篩子一般,擋不住箭矢,也擋不住刀砍斧劈。這與官軍的火器炸膛是一個道理,這樣的火器,這樣的甲冑,野戰不敵金帳騎軍也在情理之中了。

    反觀遼東騎軍的鐵甲,都是近幾年的新甲,甲葉堅固細密,稍遠一些的箭矢甚至會被直接彈開,就是稍近些的騎弓箭矢,也只是插在甲冑上,看著嚇人,並不影響作戰,只有騎兵衝鋒的騎槍和步兵所用的巨大強弓才能造成有效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