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狗 作品

154.前面教拍戲,後面教做人

 用分鏡頭捋順了剪輯的大概思路,以及給了劇本的故事線後,程龍給了他一個粗剪的準確時間。

 一週。

 一週後來拿粗剪成片。

 到時候周杰侖就能帶著粗剪成片去和國那邊做配樂了。

 一切的一切全部搞定,許鑫到家

時已經接近12點。

 但收穫是巨大的。

 只是可惜,女友不在。

 他又得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睡這張大床了。

 ……

 2月10號。

 張一謀回來的當天,許鑫拿到了粗剪為77分鐘的《不能說的秘密》成片。

 而周杰侖也來到了燕京。

 不過是中轉。

 過年對於每個天朝人來講,意義都是重大的。他也不例外,所以今天來拿到成片後,甚至都來不及觀看,直接拿著拷貝就和林邁克等幾個音樂負責人一起坐上了車往飛機場趕。

 前往東京。

 這就是年前最後一件事了,做完,休息,享受一下難得的假期後再開始忙碌。

 而許鑫和他甚至連飯都沒吃上。

 送他走後,他同樣拿著這77分鐘的成片來到了奧運大廈。

 張導回來,大家年前就要召開最後一次會議。

 說是會議,其實就是聚餐。

 都辛苦一年了,年底聚一下,就各奔東西。

 不過今天還是有不少人已經提前離開了,參加聚餐的也都是在燕京這邊的工作人員。

 人不算多。

 包括韋蘭芳、馬雯等人都沒來。

 張武也走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就坐了兩桌。

 酒也喝的不多,還是紅酒。

 張一謀也沒太說什麼鼓勵的話……畢竟審查還沒通過呢。可不敢提前慶祝,傳出去了不好聽。

 甚至連中午飯都是在奧運大廈附近吃的。

 一頓飯吃完,約定了開年的工作時間後,就正式代表著大家這一整年的忙碌結束了。

 但張一謀卻沒急著走,而是跟許鑫一起回到了奧運大廈。

 拿出了播放機,許鑫拉上了窗簾,展開了幕布後,就在點開播放的時候,忽然,他略帶緊張的說道:

 “這是粗剪版本……就還不是最終版……也沒啥特效之類的……您主要看看故事……”

 “……哈。”

 40天不見,似乎胖了一些的張一謀忍不住笑出了聲:

 “怎麼?怕我批評你?”

 說完,看著許鑫那尷尬的模樣,他笑著搖搖頭:

 “放吧,沒事。”

 “……嗯。”

 許鑫按下了播放鍵,接著畫面直接出現了澹江音樂中學的畫面。

 以及很含湖的聲音。

 他趕緊調整了一下聲音大小。

 可音量增加後,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種雜音。

 很正常,畢竟收音還沒經過後期處理。

 要是普通觀眾,或許會對於這種片子的觀感不會太好……因為顯得太粗製濫造了一些。

 但張一謀作為從業人員,對於這種粗剪片子的檢查……沒有五十也有三十部了。所以並不覺的有什麼,只是翹著腿,坐在椅子上,皺著眉盯著屏幕裡的聲音:

 “你是主修鋼琴對吧?”

 “對呀。”

 “為什麼會想要轉來我們學校?你們學校不好嗎?”

 男女的對話聲在雜音中響起。

 而張一謀一邊盯著那緩緩移動的遠景畫面,一邊問道;

 “這聲音……是楊蜜?”

 “對。特意練了一下閩南語的腔調……您覺得怎麼樣?”

 “還行。”

 點點頭表示認可後,他看著電影裡出現的繪畫的學生正在給畫面裡的澹江音樂中學油畫上色,以及恰到好處的切換遠景,再油畫,再遠景的鏡頭,微微點點頭。

 甚至眼裡還帶上了一絲驚訝。

 很不錯。

 通過實拍鏡頭與油畫特寫,來補全這座校園的那種濃厚的藝術氣息……

 “嗯,不錯。”

 這裡也沒外人,所以張一謀也沒吝惜自己的讚美。

 光是開場這個鏡頭,他已經給許鑫打上了合格……或者說優秀的分

數。

 但也不能太誇。

 萬一飄了呢。

 而許鑫聽到這話後,心裡就算有了譜。

 長舒了一口氣。

 畫面繼續轉動。

 因為雜音以及粗剪的緣故,註定有許多畫面還沒用得上。

 但77分鐘之後,張一謀的目光裡還是帶上了澹澹的驚訝。

 看著半黑不黑的光線中,許鑫那有些忐忑的表情,他想了想,問道:

 “攝影師是誰?”

 “李平東。”

 “李平東……”

 在腦海裡搜索了一下這個名字,張一謀似乎想起來了他是誰,不自覺的點點頭:

 “風格很不錯。”

 許鑫心裡頓時踏實了一些,但還是忍不住問道:

 “那故事性呢?您看出來了什麼沒?有沒有覺得突兀的地方?”

 “故事性也還不錯。”

 張一謀應了一聲,接著又回憶了一邊整個故事的大概後,繼續說道:

 “至少,故事講明白了。不過因為是粗剪,你應該還有很多暗示路小雨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的鏡頭沒加進去,對吧?”

 “……嗯。”

 “但有一點已經暗示的很明顯了,就是每一場內景戲,路小雨旁邊都會有一盞檯燈。那種很老舊的檯燈,一開始還以為你是隨便擺拍的,但後來發現不是,每一次她身邊的背景總會有些舊時代的東西,這個暗示很有意思。而就拍攝而言,這個李平東的攝影風格很適合這部片子……是他自己自作主張還是你給的思路?”

 “我自己來的。”

 “……嗯。”

 “很不錯……配樂、後期好好花些心思,是個很好的故事。乍一看很平,但實際上仔細琢磨下來,你在這片子裡隱藏了很多東西……但目前是看不出來的。因為漏了許多鏡頭……但該有的你想表達的東西都能看得到……色彩運用的話……其實你沒必要刻意去模彷我。

 比如你那個在那個有風力發電的那段路上。沒必要搞的那麼突兀的他往上衝的時候是自然光,但下來的時候就用了青光濾鏡……沒必要。你可以轉換的更自然一些。比如給一些天氣的暗示。他上坡的時候豔陽高照,但下坡的時候,天空之中灰濛濛的一層……這種比很突兀的青光濾鏡要更自然一些……這裡我建議你改一改。”

 張一謀也沒有光誇,而是逐漸開始和他說電影裡一些不太自然的畫面的問題。

 這部戲,他看的出來,雖然這小子是在尋找自己的風格。

 但實際上某些畫面,還是延續了自己教他的技法。

 不過……或許是因為第一次用、第一次拍的原因,某些地方還稍顯生澀。

 那就改一改。

 補拍幾個鏡頭就是了。

 內景是沒什麼問題,主要的一些瑕疵還是在外景。

 外景的拍攝不僅要看氣候條件,有時候在必要時,也要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來拍出導演想要的效果。

 許鑫的不足主要在這。

 因為拍外景,怎麼拍,用什麼拍,都是需要經驗的累積的。

 哪怕天分再怎麼高,也是一樣的。

 這是經驗上的不足。

 憑心而論,他說的這些問題,都是瑕不掩瑜的小瑕疵。

 可既然……第一次拍電影,就已經教出了這麼棒的答卷,那麼為什麼不能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