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8 章 荀子獻計謀

朱襄得到秦國攻燕和趙高身死的消息時,已經是四月。

他取下頭上的草帽,用掛在脖子上的汗巾擦了擦臉上的汗珠:“希望王翦打快一點。”

原本歷史中,也是王翦率軍伐燕,一年時間攻破燕都薊城,只在易水之畔遭遇代燕聯軍時稍稍卡頓了一下。

秦國先滅趙,再攻燕。趙公子嘉北逃代郡,自封代王,收攏趙國殘軍輾轉代郡山林之中,與秦國周旋了六年。

若不是代王嘉出於唇亡齒寒的思量和援助鄰國的義氣,將代郡不多的兵拉出去援助燕國,他還能堅持得更久。

但代王嘉也不算決策失誤。若燕國覆滅,代郡兩面受敵,也是頃刻覆滅。只是秦國太強了,任何決策都失去了意義。

之後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逃到遼東。燕王喜殺燕太子丹向秦國求和,秦王雖不同意。但那時秦國幾面作戰,魏國和楚國的戰場更加重要,秦國就暫時停止了進攻,四年後才拿下遼東,俘虜燕王喜。

現在秦國未攻下的國家只有燕國和楚國,楚國的國土面積還只剩下淮水以南。

燕國孤立無援,王翦又比原本歷史中年輕十幾歲,秦國的軍備也比原本歷史中更加精良。一鼓作氣拿下燕國,應該比原本歷史更容易。

雖然後勤的事名義上不歸朱襄管,但徵糧一事總會通過朱襄的手。

秦國拿下趙國時,沒有給平民造成多大危害。再加上朱襄和廉頗撫民及時,去年趙國豐收了一批糧食,可供攻燕軍糧,不用秦國從關東平原運糧,後勤補給線很短。

經過朱襄協調,趙民只需要繳納當年賦稅,不需要額外徵糧。

趙民本來聽到秦軍打仗,以為要勒緊褲腰帶了,沒想到比趙王在時賦稅更低,頓時無所適從。

他們推舉宿老,籌集重金,悄悄託人尋到廉頗門下,詢問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大的在後面。

廉頗哭笑不得。

“軍糧夠吃就行。既然籌夠了,那就不用再多徵。”廉頗道,“秦國已經幾乎統一天下,能收稅的土地很多。打一個小小的燕國而已,用不著把你們手中的糧都颳走。”

宿老回去說明後,趙民似懂非懂。

“這麼說,我們跟了秦王,或許比跟著趙王好過?”

“能比趙王還壞的王,估計少見。何況朱襄公和廉公都回來了。”

“也是。”

於是趙民安心了,扛著鋤頭繼續在田間忙碌,沒有拋下田地躲入深山去。

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趙民卻有糧食可以果腹。雖然那糧食中會摻雜些野菜才能吃飽,但那也是糧食,不是草根樹皮泥土。

能吃野菜吃到飽,那也是一個豐年了。

別說腦海裡除了“活下去”,很難再思考其他的趙國平民,就連趙國士人都覺得趙國滅亡後,自己生活比以往好過了一些。

趙王偃年年窮兵黷武,不關心國內耕種生產,別說平民,就是寒門士子家中都沒有餘糧了。

再者秦國已經在趙國修建學院學府,他們這群寒門士子不需要投靠大貴族,也能有做官的可能。比起趙王,確實秦王更賢明。

對於大部分士子而言,只要自己能做官,也不在乎是哪個王。

法理上,先秦時代整個華夏都屬於周朝,士子在各諸侯國之間流動十分頻繁。從春秋至戰國,一百四十多個小國家變成了七個大國。天下士子早就已經做好了國家統一的心理準備。

或許身居高位的六國舊貴心理不平衡,但大部分士人其實只需要一個上升途徑,就能對新的國君感恩戴德。

於是趙國士人再不提自己是“趙國(yimixs)?(com)” 士人,只稱自己是趙地士人,積極配合秦王滅燕。

他們甚至帶著家丁提著劍踴躍投軍,願意為秦王征戰沙場。

現在六國只剩下燕國和楚國,若不抓住機會,他們就很難立功封爵了!

雖然在學院學府學宮一路讀書考試,能夠在秦做官,但做官和封爵是不同的。他們有了在秦國做官的心思,自然也想更進一步,在秦國封爵。

趙地士人迅速歸心的事傳到了咸陽,咸陽上下士人皆感嘆,不意外,真的一點都不意外。

朱襄公和廉公是趙國的大賢。他們回到了趙國,趙國可不就歸心了。

荀子已經回到了咸陽。

他剛回來就命人按住藺贄和蔡澤,親手將兩人打得請了好幾日假養傷、藺贄和蔡澤回來上朝的時候,臉上的腫塊還沒消散。

儒家最重臉面。荀子照著臉揍,可見氣成什麼樣了。

秦王政嚇得驅車去找荀子,被荀子關在門外,乖乖在門口等了一個時辰,才被荀子放進去。

那時正下著春雪。秦王政為了讓荀子心軟,特意不讓人給他撐傘。

當荀子出門的時候,雪已經在秦王政肩膀上積成了小雪堆,看得荀子一頓好罵。

秦王政都“荀門立雪?([一米♀小說])?『來[一米♀小說]♀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yimixs)?(com)” 了,自然沒有捱打。

他得意地在信中向舅父吹噓了自己的先見之明。

荀子仍舊沒有對藺贄和蔡澤消氣。在秦王政“荀門立雪”後,荀子就把藺贄從相國的位置上踹了下來。

他寧願自己累一些,多上幾次朝,也不能由著藺贄亂來。

藺贄這廝,根本不配當相國!

於是後世“荀門立雪”的原因,變成了秦王政請荀子當相國,還編出了“現在天下統一了,儒家聖人該出山了”之類的話。

真相被掩埋在當事人的日記中,也不知道有沒有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雖然當了相國,但從秦王政到藺贄、蔡澤,都不敢讓荀子累著,所以瑣事還是這兩人做。荀子多了一個“看著”秦王政,不讓秦王政又心血來潮冒險的工作,順帶教導秦王政。

荀子端著熱茶:“趙地歸心,王也認為是朱襄和廉頗之由?”

秦王政道:“有舅父和廉公的緣故,但深層次原因不是這個。”

他從袖口取出一封書信:“舅父的信。”

荀子沒好氣道:“我不看朱襄的答案,我問你的答案!”

秦王政道:“我的……”

荀子瞪。

秦王政立刻收起笑容,板著臉道:“寡人之意,與舅父一致。趙國平民有糧吃,趙國士人有官當,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荀子頷首:“這就是民心。”

荀子看秦王政,越看越滿意,不愧是自己從小看到大的孩子,他心目中的聖王胚子。

雖然有時候頑皮了些,但年輕人哪有不活潑的?只要把握好度就行。

當然,什麼一力擒三刺客,這就該揍了。

還好政兒自幼孝順,朱襄和雪姬管得住他。若換了個獨斷專行沒有約束的秦王,那又是一個“扛鼎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