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 為庶民投秦

趙王偃派宗室趙蔥去接替司馬尚。

郭開特意叮囑了前去傳詔令的人,要將司馬尚“捉拿”。

自趙王偃想要毀藺相如的墓後,藺贄就接替蔡澤,親自盯著趙王的一舉一動。

秦趙開戰,他甚至來到了秦國和趙國的邊界,好第一時間掌控趙國的情報。

趙王偃動心之時,藺贄就很快得到了消息。

他有些驚訝。因為他還沒有動手。

藺贄做了很多手準備,都還沒動手,趙王偃便做出了比他做的計劃更離譜的事。

藺贄確實正在思考挑撥趙王偃和趙國朝堂關係。

之前有平原君和平陽君相繼為趙孝成王安撫朝政,讓差點被宗室奪權的趙孝成王能夠維持住岌岌可危的朝堂。

趙孝成王病故時,春平君和趙王偃爭奪王位。

雖這爭奪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快得秦國來不及做什麼,但裂縫已經產生。

春平君比趙王偃年長,被趙孝成王和平陽君共同培養。雖然他天資平庸,讓趙孝成王猶豫了太久,沒能及時立他為太子,但總比沒有經過培養的趙王偃好。

支持春平君的人,大多是當年平原君和平陽君留下的人。

這群人,也是趙國朝堂最清醒的人。

要讓趙國迅速滅亡,就要誘使趙王偃“迫害忠良”。

這些忠良祖上或多或少和藺家有關係。原本蔡澤擔心藺贄,所以趙國的事都由他親力親為。

但趙王偃要動藺相如的墓的事,就是子楚、蔡澤、朱襄、李牧四個人加一起都壓不住藺贄。蔡澤只能將趙國的事交給了藺贄。

藺贄已經做好了和所有藺家故舊反目的打算,還在籌劃中,趙王偃就已經和這群人反目了。

納娼妓為妃?

藺贄微妙地覺得自己輸了。

就是他自詡一肚子毒計,也想不出這麼離譜的毒計。

其他國君宮中不是沒有身份低賤的女子。什麼平民寡婦,巫女歌姬,他人姬妾,此時正是禮樂崩壞的時代,很正常。

政兒他生母不也只是呂不韋家負責唱歌跳舞的?

但身份再低賤,和娼妓也是兩回事。

藺贄作為莊子的親傳弟子,接受能力比常人強許多。趙王偃做的事,他都有些接受不了,就更別說趙國朝堂那些正常的卿大夫。

藺贄想,此次他輸了。下次他一定會自己出手。

派人去刺激郭開,就是藺贄毒計的開端。

這次秦軍在雁門郡攻勢受阻。藺贄雖然對雁門郡那群遵循著李牧和信陵君信念的將領們很有好感,但也準備用離間計了。

他正想著怎麼用,郭開先出手了。

藺贄把自己關在屋裡許久。

他能理解趙王想要換將的舉動。

朱襄都能看出趙國的弊端,藺贄當然也能看出。

趙武靈王的改革多在軍事上,導致帶兵作戰的將領權力空前強大,而朝堂中少有制約手段。

當新王繼位時,就不信任先王留下的將軍,想要用自己培養心腹取而代之。

如趙孝成王不信任廉頗。

若朱襄在這裡,還會就原本的歷史再提出幾個例子。

從趙孝成王開始,趙王都有個大毛病,就是不知兵。

將不是不可以換,但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可從趙孝成王開始,都愛臨陣換將。

為何秦王臨陣換將嚇了六國一大跳?因為他們都知道秦王不是個腦子有問題的人,應該不會做出臨陣換將的事。

但白起和其他將領不同。

武安君聲名鵲起時,秦國其他將領幾乎都給他當過副將,秦國的軍隊基本都由武安君培養過,王齕更是一直跟著武安君。

所以王齕帶的兵和武安君帶的兵沒區別。

武安君在秦人心中聲望又極高。將士若知道武安君成了他們的主將,不僅不會不適應,還會士氣空前高漲。

這也是秦昭襄王對白起動殺心的原因。

趙孝成王不信任廉頗,想培養趙括,導致了長平戰敗。之後他清醒了,繼續依仗廉頗,緩和了趙國的頹勢。

趙王偃也不信任廉頗。

他比趙孝成王做的事更傻。趙孝成王好歹是在兩軍對峙時讓趙括帶著援軍換將,還算有緩衝時間,且廉頗節節敗退,也算有換將的理由。

趙王偃是在廉頗勢如破竹,節節勝利的時候,派人去換掉正在打仗的廉頗,氣得廉頗怒氣衝頭,調轉兵鋒攻打想要換掉他的樂乘,導致樂乘逃離他國。

廉頗做出這種擅動軍隊的事,也只能逃了。趙國一舉失去兩員大將。

但趙王偃是個有運氣的人。

燕國趁此機會攻打趙國,趙國無將可用,瀕臨滅國的時候,他病急亂投醫,起用了已經年近八十,從未帶過兵的龐煖為將。

誰知道,龐煖居然是一員被埋沒的名將。

之後一直駐守雁門郡的李牧又嶄露鋒芒,成了他的武安君。

若不是趙王偃的對手是秦王政,他諡號中的“襄” 倒也名副其實。

趙王偃廢正妻所生太子,立娼妓之子為太子。那位趙王遷延續了前兩代趙王的傳統,信不過先王留下的將領。

龐煖已死,他就對李牧動手,想要自己親手提拔信得過的將領。

但他換將的手段比趙王偃更“厲害” 。

此時秦國正在橫掃六合,趙國處於生死存亡關頭,哪有時間培養新的將領?他一換將,秦軍立刻一鼓作氣攻滅邯鄲。

三位趙王不僅換將的時機一個比一個“準確”。

趙孝成王是讓廉頗回來榮養,趙王偃逼走廉頗,趙王遷卻是要殺了沒有任何過錯的李牧。

真是一代比一代更有腦幹缺失的美。

趙王遷自廢長城,並非郭開之過。這實在是趙王的傳統。

郭開不過一依附趙王的佞臣,若趙王不昏庸,哪有郭開蹦躂的機會?

藺贄想通之後,就更想不通了。

他也算是瞻仰過趙惠文王的“餘暉” 。他想不通趙惠文王的子孫為何會一個比一個愚蠢。

難道這就是天命嗎?

藺贄想到朱襄,想到嬴小政,最終不得不嘆口氣。

或許這真的是天命。

天命在秦。

再次從“打擊” 中振作的藺贄,就要給這次趙王偃和郭開的演出加一把火了。

離間計不僅能在朝堂,也能在民間。

這是藺贄和蔡澤這兩位縱橫家與同時代其他縱橫家不同的地方。

秦軍在雁門郡攻勢受阻的最主要原因,是雁門郡的庶人都誓死跟隨雁門郡的守軍,對秦軍十分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