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202、敵友相送別(三更四更半更,感謝讀者慶...)

秦國的離間計都是從誇誇開始。
 誇想離間的人,還是拔高另一個人來給離間的人打擂臺,怎麼用"誇誇"這把刀,秦國君臣已經爐火純青。

  戰國四大公子,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和信陵君都是倒在君王的猜忌下。

  春申君本該是倒在爭權奪利被同夥背刺中,現在也走上了孟嘗君和信陵君的路。

  倒是平原君,雖然他死在了看不到前路的絕望中,但一生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信任厚待。

  國君就是一堆比爛的玩意兒,趙國國君還算得上不錯了。

  春申君想全身而退,秦國卻不可能讓他全身而退。

  秦王不再想看到一個魏國的信陵君。

  信陵君也不受魏王信任,需要的時候拿來用一用,不需要的時候就丟一邊去。但只要信陵君在魏國,總能讓魏國做出翻盤的事,讓秦國如鯁在喉。

  春申君雖然退回了封地,但楚國遇到了麻煩,楚王肯定會請春申君出山。何況還有一個深深敬佩他的楚太子。

  原本秦國看不上春申君,以為春申君和平原君是同一類人。

  聲望高,其實本事一般,不足為懼。

  但現在春申君,夠資格讓秦相親自謀劃,秦王親自下場,為他佈置一場盛大的離間計了。

  秦國不斷派人在各國造勢,宣揚春申君的美德,說楚國沒有春申君,已經亡國了。

  他們不僅宣揚誇大春申君做過的事,還為春申君編造了許多功勞。

  比如楚國分裂,若楚王聽春申君勸言,是能阻止的。

  春申君當年大敗於李牧之手,也被美化成春申君本來能贏,結果以景昭為首的楚國老封君們,像當年對待楚懷王和屈氏大軍一樣,背刺了春申君,才導致了春申君慘敗。

  可昏庸的楚王卻聽信同姓封君的讒言,免了春申君的令尹之位。
那是春申君第一次相位被免。
 秦國將楚國遭遇的挫折一條一條拿出來,全部說成是楚王昏庸的錯,來襯托春申君的賢能仁德。

  秦國還拿出秦昭襄王和應侯范雎這一對老君臣,來為春申君捧場。

  當年春申君以替身換楚太子逃回楚國,他自己留下來面對暴怒的秦王。

  面對春申君堅定不移的忠君愛國身影,秦昭襄王和應侯范雎都對他深深敬佩,不僅沒有殺他,還對他十分禮遇,送春申君回楚國。

  那時,秦昭襄王和應侯就嘆息,楚太子入秦十年,秦人都知道楚太子無能懦弱多疑,不是楚王的好人選。但奈何黃歇一片忠心交予楚國和楚太子,將來一定沒有好下場,可悲可嘆。

  現在春申君救了楚人之後,卻被逼辭去相位,回到封邑。楚王甚至還奪走了春申君一半封邑,秦昭襄王和應侯的嘆息成真了啊。

  秦王子楚向春申君許諾,若春申君入秦,定拜為相國。

  秦相蔡澤也言,若春申君入秦,他當辭相讓賢。

  秦王和秦相如此敬佩春申君,其根源就是秦昭襄王和應侯都曾經誇過春申君,春申君和秦國淵源很深。

  秦國對春申君全是溢美之辭,沒有任何挑撥春申君和楚王的話。

  說楚王昏庸,這可不是挑撥,是實話實說。

  秦王子楚在趙國做質子的時候,就結交了還是庶人的朱襄,可見求賢之心。

  所以秦王子楚高調迎春申君入秦,那是多麼合理的事啊,讓人看不出任何殺機。

  楚國卿大夫們雖有些不喜春申君被吹得太高,顯得他們都成了庸臣。但他們也沒發現秦國的殺機。

  因為雖然秦國罵楚王是昏君,可秦王罵他國國君是昏君還少嗎?

  楚王或許感受到了壓力。但若壓力太大,他大可以將春申君叫回來。

  他們都知道楚王是一個優柔寡斷、極好臉面的人。即使心裡不滿,但楚王為了做出一副明君的模樣,也會裝出一個悔悟的模樣,把春申君接回來。

  秦國豈不是幫助楚國重新啟用春申君,為他人作嫁衣?

  春申君端坐家中,聽到外面越來越荒誕的誇讚之語後,露出慘然苦笑。

  或許是離開了朝堂,處在了旁觀者的立場上,春申君比以前更清醒和敏銳。
他看出了秦國的圖謀。
 秦國用離間計,可不一定非要整個計謀都由秦國自己用出。

  秦國起了一個頭,就像是給猛獸丟了一塊誘餌。
五國就是被秦國引誘而來的猛獸。
秦國不希望再出現一位信陵君,其他五國更不希望他國再出現一位長平君!

  春申君那些不知真假的名聲,再加上他的出身比朱襄高,朱襄身上還有"秦國"和"外戚"兩個扣分點。在天下士人心中,春申君的名聲已經超越了長平君。

  無論是楚國重用春申君,還是秦國真的把春申君請回去拜相,都不是五國願意看到的事。

  秦國是六國的敵人,六國彼此之間也是敵人。

  離間計不是隻有秦國會用,只是秦國的情報系統最完善,六國君臣更昏庸無能,所以秦國的離間計成功率最高而已。

  六國也用過無數次離間計,秦國也遭遇過無數次離間計。

  朱襄前世,白起死於秦昭襄王之手,起因就是起國使者利用范雎對白起的嫉妒,秦王對白起的忌憚,挑起的離間計。

  五國推測,春申君大概是不會去秦國的。春申君對楚王有救命之恩,楚王極有可能在壓力下重新重用春申君。

  讓好不容易衰落的楚國擁有像長平君那樣的大才?

  看看長平君入秦後,秦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怎麼會不膽戰心驚?

  於是五國卿大夫派出大量使臣門客,出手了。

  他們與想要殺掉春申君的楚後和楚後孃家李氏一拍即合。

  "大王,春申君回封地後,對大王多有怨憤之言。說若不是他,大王現在還在秦國。他救了大王的命,大王卻棄他如敝屣,大王是如同夏桀商紂一樣的君王,楚國一定會亡在大王手中。"

  有去監視春申君動向的近侍如此報告。

  "嗚嗚,大王,春申君多次對我不敬,說若不是他,我就無法入宮。現在春申君離開了陳都,我才敢向大王訴苦。"
楚後如此對楚王哭泣。
 "大王!春申君將所有過錯都推到大王身上!其心可誅!他是為了逼大王退位,推太子上位!"

  有許多卿大夫得了五國的錢財,在楚王身邊痛心疾首道。

  只有太子啟在不斷提醒楚王,這只是離間計,請君父千萬不要聽信。

  但楚王還有一個看著出生,親眼看著長大,本應該成為太子,現在卻委屈地失去了太子之位的兒子。

  那位深受他喜愛,讓他十分愧疚的愛子撲在他懷裡哭泣,問楚王,許多人都說,太子啟當楚王之後一定容不下他,他問阿父,那些人是否在騙他?

  楚王終於大怒,以謀逆罪廢太子啟,太子啟星夜兼程逃往南楚國。

  太子啟得知自己將被廢的時候,派心腹給春申君寫信,希望春申君趕緊逃走。

  去趙國、魏國、齊國、韓國、燕國,哪個國家都好。

  只要春申君不去秦國,就不必擔心對不起楚國,玷汙他一身清名。

  春申君得到信後,只讓家人逃走,自己與不願離去的門客獨守空宅,對月飲酒。

  他手邊除了公子啟的書信,還有信陵君和秦國丞相藺贄的書信。

  信陵君勸說春申君趕緊逃離楚國。若留著這條命,將來楚國陷入危機的時候,他可能還能繼續幫助楚國。若命沒了,一切希望都沒有了。

  信陵君還邀請春申君去趙國雁門郡,說現在雁門郡被他經營得不錯,雖不比七國國都繁華,但大口吃肉,縱馬草原的暢快,也不比富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