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山野神祭品

朱襄不知道他家黏人的胖外甥, 正要第一次在長江上坐船。




 嬴小政興奮極了。




 嬴小政預感, 自己當秦王之前,說不準去過的地方都比夢中的自己多了。可惜夢中的自己不會說話,否則他一定要好好與另一個自己吹噓吹噓。




 朱襄也不知道,某個好友拿著簽字畫押的契書, 正愁眉苦臉地往南方趕來。




 太子柱知曉子楚和藺贄讓蒙武立下契書後, 拿出自己的太子印章在契書上戳了一下,把契書變成了太子詔令。




 老秦王覺得很有意思, 拿自己的印章跟著戳了一下,把太子詔令變成了秦王詔令。




 蒙武整個人都傻掉了。




 他那在秦國開闢家業的老父親, 十分深沉地嘆了口氣。




 兒子這算是傻人有傻福嗎?




 原本老秦王擱置不提的將他兩個孫兒當做公子政伴讀的事,現在又舊事重提了。




 現在老秦王命令兩個孫兒都去咸陽學宮接受教導,等學成後才能去公子政身邊。雖然給了些磨礪, 但已經算是認可了蒙家之後幾代人的富貴。




 他們一家, 全部綁在了公子政身上。




 希望公子政能平安長大,否則蒙家可能就危險了。




 朱襄公倒不是很危險。就算公子政早夭, 其他秦王繼承者肯定會厚著臉皮叫朱襄公舅父。




 雖然趙姬到了咸陽之後一直閉門養病, 但秦王和太子柱都認可了她成為公子子楚的正室夫人。所以以後子楚的繼承人,確實都可以叫朱襄公舅父。




 嬴小政從長江順流而下, 蒙武從漢水而來,他們各自押運著秦國支援李牧的物資, 要在兩江交匯之地建造新的城池,作為秦國攻打楚國的橋頭堡。




 朱襄忙完洞庭湖的事,也要去那處新城池幫忙。




 瞅了一眼地圖, 朱襄樂了。這秦國屯兵之地, 不就是後世武漢嗎?




 鄂邑就是古武昌, 武昌、漢口、漢陽在民國時期併為武漢, 確實能算一個地方。




 朱襄加快了手中幹活的速度,期待早日坐船去更遠的地方種田。




 黔中郡雖說是秦國“剛打下”,其實也已經打下了十幾年,基礎打得較為穩當,所以朱襄幫忙屯田一事推行很順利。




 另外一提,如今黔中郡郡守,正好是當日和李冰交接的蜀郡郡守張若。




 李冰和朱襄雖感慨張若治下蜀郡庶民洪災之苦,但這不代表張若是個無能的官。




 相反,張若坐鎮蜀郡三十餘年,與伐蜀大將司馬錯、張儀共同主持修建成都城的人,遷關中民入蜀開墾,奠定了秦國治蜀的基礎。




 蜀地幾經叛亂,蜀侯幾易而蜀郡郡守不易,可見張若能耐。




 張若還是一個十分厲害的將領。




 秦國滅巴蜀時,楚國趁機出兵,奪西川多處鹽泉。蜀郡民間極度缺鹽。




 張若跟隨白起伐楚,將鹽泉悉數搶回,後又同白起、司馬錯奪江南地(金沙江以南,麗江、姚安一帶),攻入黔中郡。




 之後白起和司馬錯返回關中,張若留守黔中郡。




 所以,張若不僅當了幾十年蜀郡郡守,還隔著個巴郡鎮守黔中郡,隔三差五就要順著長江水來回漂流,真可謂能者多勞,秦王對其信(壓)賴(榨)頗深。




 所以朱襄和李冰都不可能對前蜀郡張若有什麼個人偏見。張若雖不是什麼愛民之人,倒也絕對是對秦王秦國盡忠盡力的能吏良將了。




 張若本以為李冰來了蜀郡,他終於能回關中養老了。他開開心心回咸陽的路還沒走完,一紙調令讓他直接去黔中郡當郡守。




 張若還以為李冰能接過他鎮守黔中郡的職責呢。誰曾想,秦王只是砍了他一半工作而已。




 苦哈哈的張若回去探了個親,又回到了黔中郡的工作崗位。




 “沒想到還能和長平君再次見面。”張若苦笑。他還以為自己肯定會老死在黔中郡的土地上,沒機會再次見到朱襄。




 “張公叫我朱襄即可。”朱襄道,“我還不太習慣別人稱呼我為長平君,說不準張公叫了我好幾聲,我都沒反應,還以為在叫別人。”




 張若失笑:“你叫我張公,我至少也該稱呼你為朱公啊。”




 朱襄摸了摸鼻子:“其實我是庶民,沒有姓氏,朱襄是我給自己取的名字,準確來說,我應該是號‘朱襄’。”




 張若道:“怪不得別人叫你朱襄公。”




 朱襄道:“所以直接稱呼我為朱襄就好。我還有很多地方依仗張公。再者我和司馬靳將軍也算友人,張公和司馬靳將軍的祖父司馬錯將軍是同輩友人,當然也是我的長輩。”




 張若不僅與司馬錯交好,家族中還與司馬家有親。提起司馬靳,他的神情變得很柔和。




 司馬錯的孫子,他還抱起來丟著玩過。




 “靳兒現在可好?”張若問道,“他跟隨武安君,已經很出息了吧?”




 朱襄點頭:“很出息。他和我一起在長平種土豆的時候,當著君上的面邊脫衣服邊亂跑,被王齕將軍一腳踹進了田裡。”




 張若慈祥的笑容一僵。




 朱襄開始細數司馬靳的不靠譜之處。從當著老秦王的面裸|奔,到拉著王齕上臺演奏樂器,再到咸陽時來拜訪他,把他專門給白起做的養身枸杞紅棗蒸乳鴿偷吃得一乾二淨。




 如果司馬靳不是有一個好爺爺,大概已經被人打死了。




 張若抬起顫抖的手,扶住額頭,小口小口深呼吸道:“這孩子,怎麼和以前沒兩樣?”




 朱襄湊過去:“他小時候就這麼頑皮?”




 張若道:“司馬兄太寵這個孫子了。”




 朱襄貼近:“張公細說。”




 張若沒好氣道:“你聽了之後要如何?”




 朱襄道:“當然回咸陽後當著他的面嘲笑他,並把他的醜事分享給其他友人。”




 張若哭笑不得:“好,我和你說。”




 被朱襄這麼一鬧,張若對朱襄的態度隨意了不少。




 朱襄在他眼中,從一個有著許多神奇光環的聖賢,變成了一個雖然見多識廣但過分活潑的有趣晚輩。




 朱襄不僅有趣,還很會照顧人,特別擅長照顧老人和小孩。




 張若嘗過了朱襄親手做的菜後,明白為何應侯、武安君連家都不回,要去朱襄家養老了。




 張若開玩笑地想,如果他再厲害些,是不是也能向君上請求,去朱襄家養老?




 唉,他還是不夠厲害,只能在黔中郡終老。




 “真羨慕應侯和武安君將來的身後名。”張若喝著朱襄泡的紅棗枸杞茶,感嘆道,“新任蜀郡郡守李冰也是一個厲害的人。我比不上前人,又輕易地被後人趕上了。”




 朱襄看著自己好感度列表,已經有一顆心的張若的頭像,道:“張公不需要羨慕別人,張公也是能青史留名的人。”




 張若失笑:“我啊,差太多了。”




 朱襄搖頭:“即便是後人不知道張公的名字,張公做過的事也會在歷史中留下漣漪,影響著後世的發展。張公,你是開發蜀郡的奠基人,歷史不會忘記你。”




 哪怕許明和相和在青史中沒有留下名字,系統仍舊認可他們是對歷史長河有影響的人。




 所以能在好感度列表佔據一個頭像的張若肯定也是。




 雖然後世大部分人只知道秦國時仿造咸陽城的成都城由司馬錯和張儀修建,少有人知道張若。但史料中應該會記載他的名字。




 即便史料中沒有他的名字,他為後世做過的貢獻銘刻在歷史長河中,永遠不會消失。




 張若沉默了許久,笑著嘆了口氣:“朱襄,你的話莫名讓人信任。”




 朱襄笑道:“我看人很準,說是大才的人肯定是大才。張公相信我。”




 “好好好,我相信你。”張若被朱襄這麼一安慰,心情好了許多。




 他在蜀郡和黔中郡幹了大半輩子,自認為也算政績斐然。但他得知李冰所做之事的時候被打擊了一下,新來黔中郡的年輕將領李牧的可怕天賦又將他打擊了一下,讓這位老人有些感覺自己白活了。




 朱襄的話讓他從這種情緒中脫離出來。




 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別人做得好,不代表自己做得差。




 既然都說是有神仙指點的朱襄公都認可自己是個後世留名的賢才,那他還有什麼好自怨自艾的?




 經過一次抱怨,張若再次與朱襄親近不少。他對朱襄的好感度不僅暴漲半顆心,行動上也更加配合和縱容朱襄。




 比如朱襄說要滅釘螺,他就派留守的軍隊直接聽從朱襄的指示,免去了繁瑣的程序。




 身為黔中郡郡守,這點自主權力他還是有的。只是他向來謹慎,不會主動去承擔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