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隔水蒸南瓜



 嬴小政道:“阿父肯定會偷偷把藥倒掉!”


 朱襄揉搓著嬴小政的腦袋,唉聲嘆氣:“要不要向君上請一份詔令,專門派人監督他吃飯喝藥?”


 李冰開玩笑道:“我正好要送文書給君上,你要送嗎?”看來公子子楚和朱襄的感情與傳聞中一樣親密。


 朱襄道:“好。”


 李冰表情一僵。


 李牧放下茶杯:“別和他開這種玩笑,他真的做得出來這種事。”


 但李牧的提醒已經晚了。朱襄真的寫了一封長長的書信,請求秦王派人監督夏同吃飯喝藥。


 這封信與李冰請求為蜀郡修大型水利的文書一起送往了咸陽。


 李冰的文書中詳細描述了蜀郡因洪災造成的苦難。


 他知道庶民的痛苦不一定能打動秦王,便以糧食和水運為理由,請求整治蜀郡江河。


 成都平原水網密佈,但連通者甚少,都是“斷頭河”。


 李冰在文書中說,他想將成都平原的大小河流與岷江打通,這樣水運就能從成都城直達長江,秦國若要運兵運糧去楚越之地就會非常便利。


 同時,當遭遇洪水時,岷江的洪峰會被成都平原的水網削弱;乾旱時,岷江就能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水源。成都平原旱澇保收,糧食一定能比以往穩定增產,為秦國平定六國提供軍糧保障。


 李冰寫這封文書十分冒險。


 正如他入蜀時所說,郡守什麼都不做,只撫民收稅,大部分都能安享富貴;做的事越多,危險就越大。


 想要馴服岷江,甚至讓岷江成為成都平原的灌溉水源,其工程量可想而知。


 一條河流上的堤壩或者橋樑就罷了,當地地方官能自行解決。但李冰所說的大工程,蜀郡一地難以支撐,需要秦王下令徵召役夫支援。


 秦國與後世封建王朝不同,不僅朝堂風氣功利,秦王只看結果,而且律令十分嚴苛。一旦李冰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達不到預期,李冰可能就會因為濫用民力財力而身首異處。


 李冰寫這封文書,就是在給秦王|立下軍令狀,將性命拋到了腦後。


 能在三十歲就坐到郡守的位置,李冰並非天真之人。但此刻,他卻決定用命為蜀郡換一個希望。


 朱襄不知道歷史中的李冰是不是見到了洪災中的民不聊生,直面天災中人的無力,然後決定向上天宣戰。


 但他現在認識的李冰就是如此。


 “我來幫你。”對李冰謹慎半輩子,而立之年突如其來的莽撞和衝動,朱襄沒有多言,只簡短道。


 李牧拍了拍李冰的肩膀,自嘲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鳥同翼者而聚居,獸同足者而俱行。一起。”


 他們是知己好友,他們做過相同衝動的事。這兩件事不知道誰先誰後,誰因誰果。


 或許互為因果。


 李冰就算已經下定決心,但心中也不免忐忑。友人堅定不移的支持,讓他內心稍安。


 知己難求,不看相處時間長短,只看內心。


 他有兩位知己,有何懼怕?!


 李冰道:“我要鑄造三位銅人測量水位,鑄造我們三人的人像如何?”


 朱襄神情古怪:“好兄弟就要一同沉江?不知道你是什麼惡趣味,行。”


 李牧:“……行。”捨命陪君子了。


 這封信經過驛站快馬運送,也兩月後才到咸陽。還好沒有遇到下雪,否則還會再拖延一兩月。


 秦王先公後私,先拆開了李冰的文書。


 看完李冰的文書後,秦王沉默良久,將李冰的文書遞給太子柱。


 太子柱迅速閱讀後,道:“回君父,兒認為,此事可行。”


 秦王道:“此事耗費人力物力巨大,你不擔心他失敗?”


 太子柱憨厚笑道:“我不信任他,但我信任朱襄。朱襄憐惜民力,如果此事不可為,他一定會勸阻。李冰說他做不成此事就以命相抵,人皆惜命,如果朱襄有充足的理由,肯定能說服他別這麼冒險。”


 秦王頷首:“這倒是。不過寡人不認為他真的想要立功才冒險。寡人來看看朱襄寫了什麼。”


 秦王拆開朱襄的書信,然後立刻扶額,又笑又嘆氣。


 太子柱心裡癢極了:“朱襄寫什麼了?”


 秦王對太子柱招了招手,太子柱起身,屁顛屁顛走到秦王身邊一同看信。


 “噗……命令夏同按時吃飯按時喝藥,這,這信應該給夏同看。”太子柱捂著嘴,笑得眼淚花子都冒了出來,“朱襄每天在想些什麼?他把夏同當政兒嗎?”


 秦王笑道:“在朱襄眼中,夏同恐怕還沒有政兒懂事。至少政兒吃飯喝藥不需要人監督。”


 太子柱出壞主意:“既然朱襄遠在千里迢迢的蜀郡都在擔心這件事,君父何不答應?”


 秦王道:“好,寡人就給夏同一封詔令,令他……哈哈哈,令他好好吃飯喝藥,不準挑食,不準把藥倒掉。夏同啊,真是連政兒都不如。”


 自從朱襄離開後,父子倆好久沒有湊在一起笑了。他們倆的關係重新恢復成君臣,秦王還是那麼嚴厲,太子柱還是那麼畢恭畢敬謹小慎微。


 看到朱襄的書信,他們終於又短暫恢復成了父子。


 “原來他們剛入蜀,蜀郡就遭遇了差點淹沒成都城的洪災,而且前一年蜀郡也遭遇了洪災,若不是李冰和李牧守住了兩座重要堤壩,蜀郡差點顆粒無收。”看完令人發笑的內容,秦王看到了這次李冰押上性命也要修大型水利的真相,“朱襄居然還下令殺人了,唉,你說他去什麼蜀郡,又吃苦了。”


 太子柱道:“若朱襄和李牧沒有去蜀郡,恐怕李冰此次入蜀會更難熬。看朱襄的書信,他與李冰應該已經成為友人。能與朱襄成為友人的人,骨子裡都和朱襄一個性子。”


 秦王道:“是啊,都一樣。藺卿,廉卿,李牧,蔡澤,全都一樣。連藺贄看上去行為浪蕩,或許內在也和朱襄差不多。”


 秦王閉上眼,沉思許久。


 太子柱肅立一旁,不敢打擾。


 半晌,秦王合著雙眼道:“寡人準了。”


 太子柱鬆了一口氣。


 不過他鬆了這口氣後,很快又把氣提了起來:“君父,朱襄會不會也去修水壩水渠?要修成李冰文書裡的效果,少則十年,多則二三十年。他該不會想十幾二十年都留在蜀郡?”


 秦王睜開眼,沒好氣道:“想也別想,頂多給他三年時間,就給寡人乖乖滾回來!”


 太子柱這才完全放下心來。


 從書信中看,蜀郡的生活也太苦了。朱襄又是一個看見庶民受苦,自己也跟著難受的聖賢,絕對閒不住。修水利又是一個苦差事,朱襄的身體不知道撐不撐得住。


 還是咸陽好。君父現在已經後悔,將來應該不會再試探朱襄,讓朱襄為難了。


 朱襄離開後,秦王才察覺朱襄在咸陽時,自己心情有多輕鬆,不習慣沒有朱襄這個“目無君上”的晚輩不在身邊的生活。


 秦王驚覺,原來自己也是一位老人,而不是完全的君王。


 可能人老了,心就軟了。


 “朱襄真是在哪裡都閒不住。”秦王道。


 太子柱點頭。沒錯,真讓人不省心。


 不說子楚驚恐地得到秦王讓他好好吃飯喝藥的政令,視線回到蜀郡。


 在十一月的時候,南瓜豐收了。


 朱襄牽著嬴小政,和李牧、李冰一起在瓜田中巡視。


 看到豐收的南瓜,李冰的表情因為太過驚訝,五官都快飛出去了。


 李牧看著南瓜長大,雖然早已經接受了這樣的震撼,但還是唏噓不已:“這、這真的能吃?如果真的能吃,那產量也太高了。”


 朱襄冷靜道:“種子會劣化,以後產量會逐漸降低。不過用於救荒還是足夠了。”


 朱襄蹲下了身體,敲了敲一個大南瓜:“先摘一個嚐嚐味道?我給你們做大餐。”


 李牧就等著朱襄說這句話。這種從未有人吃過的食物,他沒敢讓人試做,現在一個南瓜都沒有摘取。


 “南瓜怎麼吃?”嬴小政也蹲在地上戳了戳南瓜,“直接啃?”


 朱襄哭笑不得:“當然是切開了吃。”怎麼政兒傻乎乎的?


 嬴小政道:“我當然知道切開吃,我是說,這麼大,都能吃嗎?”


 他伸出小胖手,在南瓜上使勁敲了敲:“好大啊。”如果夢境中的自己見到這個,肯定以為是仙果祥瑞。


 朱襄道:“確實都能食用,不過瓜瓤口感不好,不缺糧食的話,可以捨棄南瓜瓤。”


 朱襄選了一個最大的南瓜,洗淨泥土之後,直接在田地旁搭灶烹飪。


 南瓜切開,掏瓤切塊,隔水蒸熟。


 “啃吧。”朱襄用葉子做碗,遞給嬴小政。


 嬴小政像小狗一樣嗅了嗅南瓜的味道,出於對舅父的信任,小心翼翼啃了一口金色的瓜肉。


 “啊呼!燙燙燙!好粉,好甜!”嬴小政眼睛一亮,“舅父,我喜歡這個!”


 朱襄笑道:“好吃吧?”是粉南瓜品種嗎?很適合用來當糧食。


 李冰和李牧立刻上手搶南瓜。


 呼,真的甜!居然是有甜味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