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 重遊

秋瑜看出來了,這還沒到正午呢,來這吃粉的人便已經有許多了,都是鄉里鄉親,有些婦人過來不買粉吃,也要買一些辣醬走。

至於辣椒這本應在16世紀才傳入華夏的玩意,是被沐躍給帶過來的,目前只在瓊山城及周邊縣鎮有人吃,海邊溼氣重,辣椒有一定的怯溼作用,何況這玩意拿滾油一澆,香氣能傳得老遠,實在是開胃,因此傳播速度極快。

據呂瑛所說,瓊崖島已經有商人專門做辣椒生意了。

而沐躍也在準備船隊,說是要去辣椒的祖地逛逛。

秋瑜挖了一勺辣醬在粉中拌著吃,只一口,他就面露感動,就是這個味兒啊,穿越多年,他終於又吃到辣椒了!

秋瑜摸摸眼角,問:“瑛子,你外祖母啥時候出海啊?”

辣椒祖地可是南美啊!找到了辣椒,美洲其他作物還遠嗎!

呂瑛卻嘆了口氣:“等我逛完瓊崖島,回去幹活,我外祖父就可以閒下來帶她出海了。”

在這個年頭,想要遠航,自然是要呂家人跟著才令人放心,而呂房上回跟著沐躍出海一趟,也是把心玩野了,這才不惜拿兔子把呂瑛騙回來。秋瑜面露同情, 這不就是外祖父母想要出門戀愛, 瑛瑛在家加班的意思麼。

澤國作為海權國家,領土是星星點點裝飾著藍海的島嶼,這些領地相互之間的聯繫本就不易,南洋群島和瓊崖大島更是隔得遠,呂空在南洋那邊,瓊崖島這邊也要有坐鎮,起碼兩個呂家人在,才能保證領土聯繫順暢。

要改進這種狀態,則需要等南洋那邊徹底完成漢化,將那經營成如粵東道一般的熟地才成,在那之前,沒可以在海上自由來去的呂家人牽著兩地,澤國很容易分崩離析。

但呂家人數量有限,呂曉璇、呂瑛都是獨生子女,呂曉璇已表明不會再有生育,那呂瑛身上的隱形重擔可不沉得和什麼一樣。

想起這小孩以後甚至還要去繼承南禹,要打北孟,秋瑜都情不自禁地替呂瑛捏把冷汗,這工作量想想都恐怖,八個肝不夠使,非得肝上長個人的肝帝才能頂住……歷史上的禹武宗早逝,怕不是也有太累的緣故。

要說粉這玩意吧,不光羊家粉鋪有,定安縣、會同縣也有,自從米粉這玩意吃起來方便又美味的東西開始在島上擴散,加上老百姓這幾年日子好過,大多不介意花幾個錢吃粉打個牙祭,瓊崖島就開始出現各種不同的米粉做法。

後世海南有名的抱羅粉、酸粉如今都還沒現身,但已經能吃到它們的前身,秋瑜跟著呂瑛一路嗦粉一路查看民生,到了最南邊的萬州港,這個秋瑜第一次帶呂瑛說相聲的地方,兩人還一起吃了海膽蒸蛋。

如今已經是11月,瓊崖島依然算得上溫暖,秋瑜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胃口好得驚人,連吃了十來個海膽蒸蛋還意猶未盡。

可惜距離瓊崖島發展成東北第四省還有好幾百年,不然他們還可以在這吃到不少東北小吃呢。

秋瑜吸溜著梅子茶,心裡惦記起了大拉皮,還有炸鮮菇,鍋包肉。

至於東北酸菜麼,自然也是好吃的,比韓式酸菜好吃,不過北方人豪氣,同隊的東北隊友帶特產時都不會帶酸菜,好在釐家的醃菜也好吃,秋瑜行商做生意時,就愛拿這些開胃的菜做路菜。

為了更深入細緻的治理此地,呂瑛是從未放鬆過文教一事的,他不光努力掃盲,還找了不少戲班子。

除了包括《芙蓉恨》、《簪花怨》、《白雪飄》等一系列呂青天探案集,還有許多以鄉間趣聞、農業知識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小戲。

秋瑜跟著呂瑛聽了一陣,發現瓊崖島此地的戲劇比外地明顯更加先進,這先進之處就在於此處戲曲的節奏更加明快,用詞更加直白,屬於聽起來完全沒門檻,長了耳朵就能聽懂在演什麼的程度。

他輕輕推呂瑛一下:“瓊崖島戲曲發展的方向是你定的吧?”

呂瑛眨巴眼睛:“是啊。”

秋瑜好奇:“你不是很文雅,看到我寫詩會說我糟蹋詩這個字的人嘛,怎麼說起戲劇發展的時候,就使勁的讓人家往俗字上頭奔呢?”

呂瑛面露嫌棄:“你寫的那叫詩嗎?再來一萬次我也得說你的詩狗屁不通,而且那些戲編出來又不是給文人雅士看的, 是給老百姓看的, 屬於他們的東西,自然要他們喜歡和看得懂,我告訴你,這不叫俗,這叫直白簡約利落,細看也有其深意和價值。”

在呂瑛這位文藝方面的ssr眼裡,藝術的價值不僅在於內涵,還在於其能否普及,能否讓更多人喜愛,而他的這種觀念,其實也代表了一件事——呂瑛尊重每個觀眾。

就算是他親自動手改編《芙蓉恨》的時候,也是為了提升湖湘道觀眾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