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專家 作品

第813章 測試題(中)

    想想外接神經元的來路吧,它正主動鏈接的這股信號,與霧氣迷宮的混亂信息流,定然存在著密切的關聯!

    羅南霍然站起,這樣的大動作,讓一側蛇語、殷樂都抬頭看過來。羅南根本沒心情理會她們,轉身就往主臥室走過去。

    兩步路的功夫,羅南已經轉了很多圈兒念頭:接收信號、網絡鏈接這類功能,印象是有設置選項的……

    找到了!

    羅南很快就找到了虛腦系統中,有關信號鏈接的具體設置,並調出了詳細的可視化窗口。

    半懂不懂的界面上,信號強度的細節信息清晰呈現。具體的專業計量單位看不明白,不過溫度計式的條框圖形、分級節點,還有對應的顏色配置,傻子都能理解。

    上面那些先不說,最底部的黑色區域,以及相鄰的紅色區域,顯然就是指無信號和低弱信號了。

    代表信號強度的指針,就在兩個區域晃悠,沒有任何提升的跡象。

    地球時空的干擾因素還是多了,要回去!

    木質摩擦的聲音響起,主臥室的竹紙格子拉門,感應到他到來,自動開啟。

    羅南大踏步進入,不等拉門重新閉合,他的身形迫不及待地進入了“夾心領域”的轉換流程,也就在蛇語和殷樂眼前,泡沫般消失。

    拉門閉合。

    隔了五六秒鐘,殷樂終於吐出憋在喉嚨裡的那口氣,無意識笑了一下,算自我調節了:

    “總算……遊艇還好。”

    好吧,這話一點兒都不好笑。

    羅南通過“夾心領域”,直接跳轉進入霧氣迷宮的“樹洞”空間。

    乍一進來,屬於物質世界的噪聲就消失了。風聲、水聲、呼吸聲,還有遊艇電機的低鳴,都抹消一空。

    可是,這裡並不安靜。在某個層面上,這邊更嘈雜、更混亂。來自霧氣迷宮深處的信息洪流,99%沒有任何規則可言,就這麼一窩蜂地湧入。

    人類本質上是經驗動物,依靠經驗產生想象力,構建基本認知邏輯。對於無法納入經驗範疇的信息,全不理會也就罷了,強要理出頭緒,長時間接觸處理,絕不像羅南此前告知瑞雯的那般,永遠是趣味盎然。

    在“樹洞”工作,冷靜、平和、耐心,是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羅南強忍著心中的燥意,在狹小的空間內,繞著中央“透鏡”的本體,慢慢地走了兩圈兒,其間做了幾次深呼吸,調整狀態。

    兩分鐘後,他才重新定位到虛腦系統的信息窗口。然後便看到,與遊艇上相比,信號強度指針略有提升……

    略有。

    下探到黑色區域的次數明顯減少,可大多數時候,仍然還是在紅色區域浮動,也就是還屬於“信號微弱”狀態。

    而且,大概是鏈接失敗次數過多,系統還刷出過詢問是否中止的彈窗。好在羅南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雖然有些失望,仍果斷予以拒絕。

    “沉住氣,情況在好轉。”羅南對自己講。

    事情要從兩方面考慮。

    目前,“樹洞”對外接神經元的信號鏈接沒有形成大幅增益,可反過來呢?

    信號鏈接會對“樹洞”造成什麼影響?

    羅南將意念投射到“透鏡”之上。受靈魂力量干涉,“透鏡”從透明晶體狀態,逐步變形著色,形成了星雲狀的結構。

    所謂“星雲”,一部分是真實信息的映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反映了羅南對收集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在羅南心中,霧氣迷宮共分為兩層:

    一層在內,一層在外。

    外層,就是羅南和宮啟曾移動、交戰的破碎空間,億萬領域碎片“飄浮”其中,形成狂暴、渾茫、不可測的“沙暴”。已經不具備規則上的建構能力,以羅南的能力,可以相對從容地將它們排列組合。

    羅南可以做到,地球所在的本地時空,其具備的龐大引力規則作用,當然也能做到。於是,有一部分“外層的外層”區域,就建構成了“雲端世界”。

    從這個意義上講,霧氣迷宮的“外層”,也是依附於地球本地時空運轉的。所以,在雲端世界,其自然環境條件,和地球差別不大,體現了規則上的依附性。

    可是羅南研究的方向,從來都不是“外層”——根據他的理解,所謂“外層”,不過是拋射出來的“廢棄物”,是遮蔽真實的迷障。

    霧氣迷宮最具價值的,或者說它的真實面目,只有最深處的“內層”區域,那個未知的結構核心。

    從父親“雙螺旋”圖形體現的長期觀測結果,以及羅南這幾日的觀察對照上,幾乎可以確定:

    核心區域,有兩種規則體系在碰撞。

    劇烈的衝突,導致時空環境大幅扭曲、斷裂,其烈度超乎想象,更形成了重重疊疊的屏障,遮蔽了核心區域的真實面貌。

    如此極端環境,觀測起來難度太大。至少到六年前為止,他那位老爹都沒有成功過,

    “樹洞計劃”的產品,也從飄洋過海的風帆,變成了環繞偵測的衛星。羅中衡後期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來解析“星系碰撞”區域放射出來的信號。

    對羅南來說,“樹洞”已經很高級,可面對核心區域的複雜環境,就變成了一個老式收音機。作為操控者,羅南只能不斷“手動”調諧調準調覆蓋,以期獲得更清晰準確的信號,沒有別的更高效的手段。

    問題是,老式收音機就算是“手動”操作下探到底層,來來回回也就是那幾個電路和元器件,所接受的音頻信號更具備清晰的規則和秩序。

    羅南操控“樹洞”,基本建構的複雜性不必多說,還需要調動全副心神,捕捉來自各個層面、各個維度的信息流,從一片混亂中梳理出邏輯線索……

    羅南也在琢磨更高效的解析方式,想找一個自動化、半自動化的解析手段,讓這些必須由靈魂力量感知的細節,轉為物質層面的儀器可以收集分析的信息。

    他想從“造物”下手,但思路並不是特別清晰。而就在此時,外接神經元的“信號鏈接”,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

    這形容,噁心了點兒,卻貼合本質。

    有自家老爹背書,外接神經元與霧氣迷宮,二者的關係已經昭然若揭。只是找不到更為實質的聯繫——直到“信號鏈接”出現。

    羅南幾乎可以認定,外接神經元所接受的信號,就是來自於霧氣迷宮的“核心區域”;最重要的是,這類信號一定具備某種可以解讀的規則和秩序。

    目前羅南仍搞不太清楚裡面的細節,外經神經元能感應到的信號,他感應不到;外接神經元對信號的解析邏輯,他也是一頭霧水。

    就好像普通人無法察覺時刻穿透身體的電磁波,相應電子產品卻能充分利用。

    這代表什麼?

    往壞了想,這仍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問題仍然得不到根本解決;

    可往好了想,這卻代表羅南觸碰到了另一個信息維度。即便不瞭解裡面的邏輯,卻能根據系統顯示的鏈接狀態,對照信息洪流做出一定方向的篩選。

    即便這種篩選,註定是“撞大運”式的,卻大幅增加了成功的概率。

    就性格而言,羅南有些研究者的壞脾氣,還有些哲學式的理想化,凡事都想究根問底,且總想集成出一個放之萬物皆準的“普遍真理”。

    但今天,他就要做一回唯結果論。

    外接神經元內嵌的信號接收模塊是怎樣,其解析邏輯如何,他全不管。他只要虛腦系統顯示“鏈接成功”的字樣!

    這種時候,技巧、理論什麼的,都要退居次席,要的就是一個耐性和軸勁兒。

    羅南挽起袖子,用力拍了拍兩邊面頰:

    “開幹!”

    事實證明,人一旦“軸”起來,完全沒有時間概念。這期間,羅南全副心神都用在對“樹洞”的“手動操作”上,用在對信息洪流的區隔、分類和干涉上。

    他難以捕捉所謂“中繼信號”的專屬特質,就只能不斷從信息洪流選樣、切片、對照、篩選。

    就算不能提升信號強度,反過來能降低強度也可以。只要是能確定對“中繼信號”造成影響的手段,他都會去尋找、檢驗,並做進一步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