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馬長生在 作品

第358章 劉巴之計

  戰國時期,楚國滅越,越人南遷至嶺南地區,文獻上稱之為“百越”或“諸越”[1]。約在戰國前後時期,在廣西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個方國,而廣東地區人口稀少、政治實體較為鬆散。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分五路,平均一路10萬。

  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南海、桂林、象”3個郡。

  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

  據記載,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自秦朝平定嶺南2200多年來,本地歷史上至少發生過6次較大移民。

  西漢時,前112年(漢武帝元鼎六年)漢平南越國,在原南越國地方設交趾刺史部,治贏婁縣(今越南河內市西北)。此時交趾未改交州,交趾與朔方刺史部,與十一州合稱為十三部,也是漢朝最南部的疆域。

  漢武帝平定嶺南,留下佔領軍駐守,歷經西漢覆亡和王莽篡政等政治變革,先後又有5批移民來到嶺南。

  交趾設有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共九個郡,其中在越南部分交趾有三郡:交趾(一作交阯,今越南東京,即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清化省、乂安省、河靜省、廣平省,即越南北部)、日南(郡治今越南順化以南,即越南中部及以南一部分)五十六縣。蘇丹小說網

  東漢初年當地人在徵氏姐妹的帶領下起義建立了三年分裂政權,後被馬援平叛。東漢順帝,(公元139年)"交趾太守周敞求立為州,朝儀不許,即拜敞為交趾刺史"。

  在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時,交州在士燮的統治下,成為相對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

  許多中原人士移入當地,如許靖、袁沛、鄧小孝、徐元賢、張子云、許慈、劉巴、劉熙、程秉、薛琮、袁忠、桓邵等。

  這對於中原文化傳入交州有很大的助益。這些交州的人才之後很多到三國各政權中位居高官。交州作為益州、荊州、揚州的南鄰而被曹操、劉表、劉備、孫權等勢力爭奪。

  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漢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因"張津為刺史,士燮為交趾太守,共表立為州,乃拜津為交州牧",至此交趾刺史部始稱交州,治龍編(今越南北寧),轄今兩廣及越南中北部。

  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今廣州)。

  211年(漢獻帝建安十六年),趁劉備西征益州之際,東吳派遣大將步騭為交州刺史。交州成了東吳的勢力範圍。士燮將兒子收至東吳為人質,並每年貢獻當地寶物以維持其政權。孫權加封其為左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