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四倍的錢

  不過這一次戶部預算投入到教育這一塊的經費卻不太多。

  大宋朝全國二十四路,目前在讀的太學及州縣官學的學生總共有十六萬七千人。

  收取的學費有三十萬貫,學校還有田產,每年產出來的糧食供學校學生使用。

  全國教育支出只有二十六萬貫,也就是說,宋朝辦教育是稍稍盈利的。

  在科舉方面,宋朝同樣不吝惜錢財,凡是通過了鄉試,可以進京城參加謝試和殿試的考生,只要沒有路費,就由朝廷支付,這種制度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軍事教育方面宋朝其實做的非常好。

  早在仁宗朝時期就開設了武學,後來規模逐漸擴大,到宋欽宗建康年間時,從中央到地方各州縣都普遍設立了武學。

  不僅教騎射,而且還要學兵法。

  武學的學堂分上舍、內舍和外舍三等,每年春秋要進行考核,以便評定學生等級。

  除了軍事理論之外,甚至還要教授氣象、地理、策略等其他相應的學科知識。

  在武學中評判優等的上舍生,才能夠直接參加皇帝主考的殿試,除了科舉的文度之外,宋朝同樣有武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

  武學殿試,是由皇帝親自考評,騎射通過之後直接授予武官。

  這一套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趙桓需要做的是改革教育內容,擴大教育規模,形成更符合實戰的軍校。

  宋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在趙桓看來雖然還不夠,但是實際上在整個封建王朝中,宋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僅空前,而且絕後,各朝代都遠遠不及宋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這造就了宋朝在文學藝術領域取得的傲人成就。

  在教育這一塊,趙桓決定進一步投入經費,擴大教育規模和種類。

  梅執禮接著彙報在文教方面的開支。主要是朝廷用於刊印各種書籍的費用和補貼。

  宋仁宗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推廣,加上造紙術的普及,宋朝刊印了大量書籍,包括《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冊府元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