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幽州守衛戰

 而且宋軍守軍達到四萬人,兵力對比僅僅是二比一,戰局對守城宋軍一方有利。

 一般來說,攻城戰的兵力對比要達到四比一,才有可能強攻得手,城池越高大堅固,這比例就要越高。

 所以,吳乞買建議宗望最好先行圍困,等到裡面糧草耗盡之後,城不攻自破。

 但宗望已經沒有辦法等,他要儘快拿下幽州城,用戰鬥的勝利來洗脫自己的冤屈。

 所以增援部隊和糧草到齊之後,他立刻下令對幽州展開強攻。

 鎮守幽州的大將是八字軍首領王彥,以及莘王趙植。

 趙植已經下定決心,寧可戰死城樓,也絕不能讓幽州失守。

 皇帝說了,守住城,或者戰死,他的王位都可以世襲罔替。如果棄城逃走,不僅王位不保,還要斬首並株連家人。

 所以,他唯有一條路,那就是死守。

 幽州有三個統帥,分別是莘王趙植、右軍都統制劉錡和中軍副都統制王彥。

 但是皇帝趙桓的聖旨已經明確任命劉錡擔任防守幽州城的軍事總指揮,莘王趙植和王彥都必須聽從劉錡的節制。

 趙桓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劉錡此人非常善於守城。

 他曾經以幾千人馬守住了順昌,那只是一個平原地區的小城,他不僅守住了,還抗擊了金兀朮的十萬大軍,並重創敵軍,取得了順昌大捷。

 這可是南宋十三大功之中之一,劉錡也因為這一戰成名,區區幾千人就能守住城池,讓金兀朮的十萬人馬都無法攻克劉錡的城池。

 守城術在宋朝軍事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很多大臣和將領都著書專門進行過研究。

 趙桓當然也讀過很多這類的歷史資料,知道劉錡守城的辦法多,而且他本身就是武將,身先士卒。

 王彥雖然驍勇,但守城方面比不上劉錡。

 王彥對這個決定也沒有異議。畢竟劉錡是將門之後,他老爹那可是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官職上劉錡是都統制,他王彥只是副都統制,當然也聽從人家的指揮。

 而莘王趙植,當地聖旨已經寫明,只負責撫慰軍隊和百姓,穩定軍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