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 作品

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

正如源友信猜測的那樣,在接下來的四次談判中,倭國使臣共計有一百二十餘人,全部都被杖斃於奉天殿外。

  這也就導致了詹徽的酷吏名聲越發加劇了。

  其他的大臣,皆是避開,但詹徽卻是樂此不疲。

  “老爺,這般是不是有些過了,這般嗜殺的名頭怕是難以摘除了。”

  “太孫殿下如此,妾身覺得老爺還是要小心一點。”

  “別當了那替罪羔羊。”

  夜間,詹徽的夫人勸說道。

  詹徽冷哼一聲:“你這婦道人家,懂得什麼叫朝廷。”

  “如今我大明和倭國,正處於交戰之際,戰場上每日數百上千的將士正在丟掉性命,這一百多人,又算得了什麼。”

  “再者,這可是為陛下心中出一口惡氣,陛下現在,指不定多麼高興了。”

  “況且這也是太孫殿下的意思,對於倭國,太孫殿下應該心中是有著仇恨的,你所不知,曾經陛下雖然想征伐倭國,但在劉基的勸說下便就作罷。”

  “後來覺得征伐倭國太過於危險,可能會重蹈蒙元覆轍,展開海禁,也只是為了防止倭寇犯邊。”

  “是以征伐倭國之事,是太孫殿下一力促成,現在倭國迫於亡國的壓力,想要停戰,太孫殿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如今太孫殿下聲勢日益浩大,不僅是在朝廷上,便是天下官員,百姓,武人,都奉若神明。”

  “這最近的俸祿制度的改善,可謂是真正給官員謀取了福祉,只有緊跟太孫殿下,這往後的仕途才有保障。”

  “別的就不做多想了,要知道,現在的太孫殿下,才堪堪十九歲的年紀啊,這大明的未來,完全繫於太孫殿下一人之身。”

  “我自宮廷中聽說,太孫殿下身體強健,龍精虎猛,這大明天在未來數十年間,都會在太孫殿下的統治之下。”

  “如此君王,便是為其揹負些許罵名,又有什麼影響。”

  詹徽一邊說的時候,一邊感慨。

  太孫殿下當真是太年輕了,年輕得有些過分。

  這麼年輕,就牢牢的掌控了大明的權勢,如今太孫殿下的擁護者,遍佈各個階層,士農工商無不鼎力相隨。

  誰都能看到,這大明的未來,在太孫殿下的統治下,必然是蒸蒸日上,繁榮昌盛。

  .....

  在奉天殿中,有京師邸報的編纂。

  畢竟京師邸報目前已經劃分到官職之中,雖然品級在八品九品的行列,但其掌控的權力,自然是不能小瞧。

  而在朱英的批准之下,詹徽的事蹟也自然是登上了京師最新的邸報。

  對此,百姓這邊好於懷皆有之。

  有人說詹徽這人太過於兇惡了,行如此屠殺之舉,不配為尚書之位,有辱天朝上國的形象。

  泱泱大明,當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這才能體現大國風範。

  這樣的風氣,在最初的時候,是最早在京師之中盛行的,也是儒家思想一貫的作風。

  然而當京師邸報上刊登出一篇‘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的文章之後,所有的輿論,頓時發生了逆轉。

  這篇文章所講述的,是歷代王朝對於周邊國家,尤其是草原上的一些部落所採取的舉措。

  包括各種施恩,安撫,甚至是和親,賠償。

  當中原王朝弱小的時候,周邊原本平順的小國,頓時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誰都想來咬上一口。

  但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他們就會收起自己的利爪,溫順的像個綿羊一樣的聽話,只是為了得到足夠多的好處。

  倭國,自唐朝開始,就受到中原王朝的幫助。

  而大明,亦是中原之王朝,倭國卻因為偏居一隅,沒有捲入戰爭之中,更因為蒙元伐倭的失敗,從而自大起來。

  當明朝的使臣去往倭國,讓倭國重新回到中原王朝之懷抱時,不僅斷然拒絕,還斬殺明朝使臣,公然叫囂大明。

  如此之舉,怎能以德報怨?

  當這篇文章盛行之後,加上之前倭國對戰爭時不斷埋下的一些伏筆,終於是讓百姓的怒火點燃。

  原本被唾棄的詹徽,似乎就一夜之間,成了整個大明的英雄。

  “輿論之力,竟恐怖如斯!”

  朱元璋聽到錦衣衛的彙報,當下不由深深感嘆。

  什麼叫人言可畏,這便是人言可畏了。

  當所有人都覺得這個事情是對的時候,哪怕他是錯的,那也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