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師弟 作品

第951章 太空片的兩大難題

    陳昊來到常紅松身邊道,“怎麼樣?太空環境的模擬沒問題吧?”

    “應該沒問題。”常紅松聞言點了點頭,“太空燈箱的260萬個led燈已經做好了編程,各個鏡頭需要的背景都已經提前設置好了,只要發出指令,就會給出需要的背景。

    而燈光的強弱和質感,我們也根據之前的故事版和黑白動畫模擬過,按照杜傑的要求做好了調整。”

    陳昊點了點頭,“那就準備開始吧。”

    “ok!”常紅松隨即對特效人員示意,特效人員便輸入指令,而那個10米*10米*10米的巨大燈箱也隨即逐漸變換了顏色和光亮。

    陳昊隨後就進入了太空燈箱,這個巨大的太空燈箱可以從底部的一個出入口進入。

    同時這個太空燈箱的底部不是固定住的,而是可以轉動,就是為了配合拍攝人在太空失重狀態下,上下翻轉,鏡頭晃動的情況。

    陳昊看向了太空燈箱模擬的太空背景,一片靜謐的漆黑,只有微弱的光亮,模擬著太陽的光線。

    這個花費巨資的大傢伙,效果看起來不錯。

    同時這個巨大的太空燈箱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實拍畫面與cg環境合成得更加天衣無縫,便於後期特效的處理。

    演員的打光通常都跟cg環境不同,而如果燈光不對的話,合成後的效果看上去便會不自然。

    這就要求實拍光照與cg環境光照儘可能的一致。

    如果只是簡單的實拍,那麼在後期特效處理的時候,為了體現逼真的太空光線,還要把這些地球上的光源轉換成太空模式,那樣對於後期特效來說就是一個大工程了。

    而太空燈箱的四面全部由led屏幕構成,播放著模擬周圍環境的視頻或者圖片,用機械臂控制的鏡頭就在這個空間裡靈活地旋轉。

    特效團隊負責在led屏幕上打出虛擬場景的圖案,匹配演員的主觀視角。

    這樣led屏幕上顯示的畫面就會照亮演員,讓演員置身於太空環境中,這就像是演員在太空中旋轉一樣。

    有了太空燈箱的模擬光源,就可以大大的節省光線轉換所帶來的工程量,自然也就能極大的縮短影片的後期製作時間。

    不過這個太空燈箱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260萬個led燈同時開啟,燈箱中的溫度會不斷上升,又因為僅有一個出入口,所以時間長了,裡面的溫度會很高。

    這對於處在太空燈箱中的演員、攝影,以及操控機械臂的其他工作人員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吊好了嗎?”陳昊看著空中被機械臂吊起來的演員問道。

    拍攝太空片的兩大難題除了光源之外,就是失重,畢竟是身處沒有地心引力的外太空,失重無處不在,而想要拍的真實,難度不小。

    拍攝失重環境,幾十年來各大科幻電影劇組可謂是從零開始,不斷摸索,但直到現如今,也仍然還是一個拍攝中的大難題。

    以往的劇組在拍攝失重環境的辦法中,有水中模擬,有吊鋼絲,還有其他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辦法。

    比如有讓演員們在彈簧上往前跳,模擬在月球上的重力減弱的場景,當然那是一部50年代的月球片。

    不過幾十年下來,人類拍攝失重的技術,也是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了。

    在拍攝人類失重鏡頭的歷史上,有兩部里程碑式的電影不得不提,那就是《2001太空漫遊》和《阿波羅十三號》。

    《2001太空漫遊》採用了一個劃時代的拍攝失重場面的方法。

    在一個圓環形的屋子中,固定一個攝像機,然後讓演員跑起來,攝像機錄下來的畫面看起來就像演員是沿著屋頂在跑步一樣。

    這個圓環形的屋子,花費了很高昂的代價,但這也是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的一大高智商舉動,突破了以往拍攝失重場面的桎梏,到達了一個相當高的境界。

    而《阿波羅十三號》則是一部和《地心引力》有些相似的太空災難片,不過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