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白 作品

第三百九十章 誰可入世?

    仙鶴神宮對面就是鏡湖,鏡湖外邊一圈的花田,唐匹敵就坐在花田裡看著鏡湖發呆。

    李叱從李先生那把書取回來,急著給唐匹敵,一路小跑著回來的。

    李叱把手裡的兩本書冊區分了一下,把唐匹敵那本遞給他:“這是你的。”

    唐匹敵一怔:“這麼快?”

    李叱道:“李先生說咱倆悟性好,所以只寫個大概,讓咱們自己舉一反三,自己思考。”

    唐匹敵點了點頭:“也好。”

    李叱道:“這兩本,一本叫國策,一本叫論兵,我跑回來的路上翻了翻,言簡意賅,精妙絕倫,咱倆換著看。”

    唐匹敵嗯了一聲,倆人就坐在花海中的石凳上看,兩個人越看越是心驚。

    李先生寫的這兩本冊子都很薄,不過二三十頁,每一頁字數也不是很多。

    可是每句話,似乎都需要深思。

    “愚民非治國之道。”

    李叱讀到這句話,心裡更是震撼。

    這句話,和大楚,和大周,和歷代皇朝的治國之策都是背道而馳,要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都沒準會被法辦。

    從有史料記載以來,哪一代皇朝不是愚民之策?

    用極少數的一些讀書明理思想開闊的人,治理絕大多數不認字不懂大道理的百姓。

    唐匹敵聽到這句話也皺了皺眉,他看向李叱,沉默片刻後說道:“這句話,很高很高了。”

    若一個人不是站在很高很高的地方,看不到這麼遠,想不了這麼深。

    李先生若聽到他這句話,心裡一定會想,我站在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上,你說高不高?

    “不是百姓們越愚鈍才越好治國。”

    唐匹敵道:“民智越高,文明越盛,不管是文化,禮儀,百姓們的程度越高,其實越沒有亂民。”

    他停頓了一下後繼續說道:“百姓們懂得越多,每個人都讀書認字,每個人都明白事理,知道對錯,分清是非,那這個約束,其實就不是更重法典,而是更重內心,約束是在每個人心裡,知道什麼事做了不好。”

    李叱點頭:“先生這一句話,道出千秋之理。”

    唐匹敵道:“你要記下來,以後一定要開民智,辦國學,非但要在大城辦,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鄉也要有鄉學,入學所需之資費,要由地方官府分撥一大部分,入學之人自理一小部分,等到將來國家強盛,所有學習需要的錢財,朝廷全都出了,只要百姓們是為了學,那就不能收錢。”

    李叱自然而然的點了點頭道:“行,我記下了。”

    唐匹敵笑眯眯的看了李叱一眼,若有深意。

    李叱卻還盯著手裡的書冊,沒有看到唐匹敵那有深意的眼神,有深意的笑。

    唐匹敵笑著繼續試探了一句:“說到民學,再說科舉,如何讓科舉更顯公平?”

    李叱正好剛剛看到了李先生寫過這方面的事,也只是三言兩語,但一樣發人深省。

    “給你看看這個。”

    李叱把書冊遞給唐匹敵,指了指那上邊李先生寫下的話。

    不管到什麼時候,對於平民百姓的孩子來說,公平的科舉制度,都是他們一生之中為數不多的改變命運的機會,也許是唯一的機會。

    李叱道:“先生寫了,若要儘量保證公平,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典來保護科舉,讓學子們覺得最起碼朝廷在態度上是力求公平的。”

    唐匹敵讀了讀李先生寫的話,然後長長吐出一口氣,他嘆道:“先生這樣的大才,若是能治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