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15章 太皓路過渝川城

然而,或許是思念過重,或許是傷心過度,那一夜過後,橙荼大俠再也沒有從靈堂中走出來。他如同追隨多玉的靈魂而去,魂歸西天,留下了一段未完的傳奇,和一顆破碎的心。孟盈山上下得知此事,無不為之悲痛,他們在靈堂外為橙荼設立了靈位,與多玉並列而立,以此紀念這對生死相隨的俠侶,他們的愛情故事,將在孟盈山的歷史長河中,永遠流傳。

七日之後,孟盈山的弟子們遵循東方帝國喪葬習俗,為多玉掌門與橙荼大俠舉行了一場莊重而哀傷的合葬儀式。那日,孟盈山上下披麻戴孝,一片素白,山風呼嘯,彷彿在低吟著哀歌。山南塋地,一片松柏蒼翠,墓穴早已挖好,靜靜地等待著兩位逝者的到來。

清晨,天色微明,孟盈山弟子們身著白色喪服,手持白色蠟燭,列隊從孟盈山主峰出發,沿著蜿蜒山路,緩緩走向山南塋地。隊伍前方,是兩具精緻的靈柩,一黑一白,分別裝載著多玉掌門與橙荼大俠的遺體。靈柩上覆蓋著厚厚的白布,兩側懸掛著輓聯,上書“英魂永駐孟盈山,俠骨長留天地間”,筆力蒼勁,字字泣血。

抵達塋地後,孟盈山弟子們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站立,形成一個巨大的半圓形,將靈柩圍在中央。一名中年女弟子作為主祭,身著黑色喪服,手持長劍,站在靈柩前,面色肅穆。她先向靈柩三鞠躬,然後朗聲誦讀祭文,追憶兩位逝者的生平事蹟,讚頌他們的俠義精神,表達孟盈山弟子們的無盡哀思與敬仰。

祭文誦畢,孟盈山弟子們依次上前,向靈柩獻上鮮花、酒食、紙錢等祭品,然後跪地三叩首,默哀片刻。期間,山風吹過,松柏搖曳,彷彿在為兩位逝者送行,場面莊重而悲涼。

隨後,孟盈山弟子們開始進行下葬儀式。他們小心翼翼地將靈柩放入墓穴,然後按照唐時習俗,將墓穴填平,堆砌成一座小山丘。墓碑上刻著“孟盈山第十七代掌門多玉與郎君橙荼之墓”,下方則刻著他們的生卒年月,以及一句“俠骨丹心,永垂不朽”。

最後,那名中年女弟子手持長劍,以劍尖在墓碑上輕輕劃過,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跡,象徵著孟盈山弟子們對兩位逝者的無盡懷念與敬仰。

太皓站在多玉掌門與橙荼大俠的墓碑前,目光凝重,心中感慨萬千。他望著那座墓碑,不禁輕聲嘆息:“如今,‘黑白山七俠客’已成‘六俠客’,‘孟盈山三姐妹’也只剩‘兩姐妹’,江湖的風霜刀劍,真是無情啊。”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對逝者的懷念與對世事無常的無奈。

又是三個月的時間悄然流逝,孟盈山在太皓與孟盈山弟子們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祥和。党項大軍再未出現,孟盈山的危機似乎已暫時解除。太皓看著孟盈山的一切都已步入正軌,心中頗為欣慰,也深知自己該離開了。他決定回到武榮城,與闊別已久的胥媱團聚。

得知太皓即將離去,多桂、多金兩位掌門決定為他設宴餞行。宴席之上,太皓端起酒杯,向兩位掌門敬酒,感慨道:“在孟盈山我已度過了近兩年的時光,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如今,我也該回武榮城去見我娘子了。”

多桂掌門聽聞太皓即將離開,眼中閃過一絲不捨,她輕聲嘆道:“既然太皓大俠心意已決,老身也無法強留。只是老身年事已高,此一別,或許就是永別了。”

太皓聽後,連忙安慰道:“多桂掌門切不可這樣說,您身體硬朗著呢,定能長命百歲。只要孟盈山有需要,我定會再次前來相助。”

多金掌門接過話茬,她微笑著對太皓道:“不說這些了,太皓大俠,就此別過了。願您一路順風,早日與家人團聚。”

太皓點點頭,他看向在一旁默默傾聽的麴意,語重心長地道:“麴意,你師父我要離開了,孟盈山就交給你了。如若孟盈山再有難,可讓你來找我,我會第一時間前來相助。”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麴意的信任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