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七百三十七章 三本命一十四

    驪珠洞天所有的年輕人和孩子,在齊靜春逝世之後,寶瓶洲的武運如何?文運又如何?

    都不用去談文運,只說武運,藩王宋長鏡躋身十境,李二躋身十境,差點就要躋身十一境的竹樓老人,老龍城的鄭大風,此後還有陳平安,裴錢,朱斂……

    這就是齊靜春的算賬。

    有我一人,比肩神明,不如世間凡人,心燈依次亮起千萬盞。

    世道好,獨善其身,書齋治學,世道沒那麼好,兼濟天下,捨生忘死,當仁不讓。

    崔東山突然一屁股坐在欄杆上,哀傷不已,以心聲喃喃道:“齊靜春到最後,還是將十四境修為,留給了老王八蛋,還是當那崔瀺是師兄。崔瀺這個挨千刀的,都這樣了,還要設置那麼個書簡湖問心局,還要寫那本山水遊記,老王八蛋竟然也從來不與我說這些,故意讓我矇在鼓裡,什麼都不知道。”

    崔瀺確實隱瞞了很多事情。

    比如開鑿齊渡一事,以及那幾張字帖,崔東山只當是齊靜春的一記後手,比如讓那王朱走瀆成功,世間重新出現第一條真龍,再加上大瀆,使得寶瓶洲水運暴漲,再加上一洲五嶽,其實就是隱藏的一座山水陣法,崔瀺其實暗中煉化了一方水字印和一方山字印,整條大瀆就是水字印,而一點一點積土成山建成的大驪南嶽,則是一方山字印,或者嚴格意義上說來,是一方翻天印,最終鈐印何方?正是那座老龍城舊址!會將包括整座老龍城舊址在內的廣袤地界,也就是整個寶瓶洲的最南端山河,一印砸碎,絕不讓蠻荒天下登岸之後以氣運浸染寶瓶洲一寸土地!

    這等喪心病狂的行徑,誰敢做?誰能做?浩然天下,唯有繡虎敢做。做成了,還他孃的能讓山上山下,只覺得大快人心,怕不怕?崔東山自個兒都怕。

    這些崔東山都清楚,因為這些深遠謀劃,是神魂剝離的崔瀺與崔東山,自己與自己對弈,早早計算好的既定策略。

    所以這些年的奔波勞碌,心甘情願很賣命。

    唯獨齊渡神祠內,藏著一個既像無境之人、又是十四境的“齊靜春”,崔瀺半個字都沒有與崔東山提及。

    齊靜春這個當師弟再當師伯的,連師兄和師侄都騙,這也罷了,結果崔瀺這個王八蛋連自己都騙。

    崔東山原本以為皇帝宋和昭告天下,大舉興建寺廟道觀,依舊只是崔瀺在人心一事上下功夫,不曾想一切作為,歸根結底,都是為今天,都是為了讓今天“齊靜春”的十四境,更加穩固。

    那朵以寶瓶洲一洲之地作為花盆的金色蓮花,加上讓他崔東山厚著臉皮去邀請雞湯老和尚,在更早之前,作為大驪鐵騎南下的關鍵棋子,為何是北俱蘆洲的天君謝實,由他南下朱熒王朝?為何有那場書簡湖問心局?崔瀺這個臭不要臉的,連那位不在儒家文脈之內的老先生,儒釋道三教,加上神誥宗,賀小涼,范家老舟子,白霜王朝山上修道的曹溶,其實早就都給崔瀺一併算計了。

    不過崔東山可以確定一事,齊靜春註定不會與崔瀺多說一句話。

    昔年文聖一脈,師兄師弟兩個,從來都是一樣的臭脾氣。別看左右脾氣犟,不好說話,事實上文聖一脈嫡傳當中,左右才是那個最好說話的人,其實比師弟齊靜春好多了,好太多。

    齊靜春他只是以自己落一子在棋盤上,崔瀺接手棋盤後,與整個蠻荒天下對弈之局,此後如何在一洲山河落下更多棋子,全憑繡虎本事。甚至連齊靜春的身死道消,茅小冬卻只是大隋山崖書院的副山長,最終才讓崔瀺接任山長,再帶著書院重返七十二之列,都是齊靜春早早算好的。

    崔東山怔怔坐在欄杆上,早已丟掉了空酒壺,臉上酒水卻一直有。

    知道了,是那枚春字印。

    齊靜春當年將此印送給了弟子趙繇,又被崔東山中途攔截,將其輕鬆“碾碎”,使得一方春字印的春風道意,四散天地間。

    而那一年整個浩然天下,因為一個人的逝世,天時極怪。

    自己應該是被齊靜春和崔瀺這個老王八蛋一起算計了。

    崔瀺,齊靜春,兩個早已反目不再言語半句的師兄弟,這麼多年來,就像是相互落子,卻是身處同一陣營,共下一局棋,這當然更講究兩位棋手的棋力。最終兩人與兩座天下大勢面對面為敵。

    崔東山自言自語道:“曾有一年,春去極晚,夏來極遲。”

    他突然轉頭問道:“純青,知不知道一個春字,有幾筆畫?”

    純青一頭霧水,“難道不是九筆?”

    崔東山又問道:“浩然天下有幾洲?”

    純青無奈道:“明知故問,有九洲啊。”

    崔東山點點頭,喃喃道:“誰說不是呢。”

    南嶽山巔,被崔瀺敬稱為姜老祖和尉先生的兩位兵家祖師,在看過老龍城舊址的異象後,立即對視一眼。

    而崔瀺在先前討要了一大摞紙張,這會兒正在低頭一張張翻閱過去,都是去年中土兵家祖庭,兵家子弟在先前一場大考中的答題課卷,姜老祖給出的考題,很簡單,如果你們是那大驪國師崔瀺,寶瓶洲如何應對來自桐葉洲的妖族攻勢。崔瀺好似擔任一場科舉主考官的座師,每當看到措辭得當的語句,就心意微動,在旁批註一兩行文字,崔瀺翻閱、批註都極快,很快就抽出三份,再將其餘一大摞考卷還給姜老祖,崔瀺微笑道:“這三人,以後只要願意來大驪效力,我會讓人護道幾分。但是希望他們來了這邊,別壞規矩,入鄉隨俗,一步一步來,最終走到什麼位置,靠自己本事,至於萬一誰年輕氣盛,要與我大驪談靠山什麼的,意義不大,只會把山靠倒。醜話先與姜老祖和尉先生說在前頭,倒吃甘蔗嘛。”

    尉姓老者笑道:“這就完啦?”

    崔瀺笑著反問道:“尉先生難道又編撰了一部兵書?”

    言下之意,如果只是先前那本,他崔瀺已經讀透,寶瓶洲戰場上就不用再翻書頁了。

    姜老祖嘆息道:“只論紙面上的底蘊,桐葉洲其實不差的。”

    一旁尉姓老者笑道:“少了個繡虎嘛。”

    不曾想崔瀺搖搖頭,“人力終有窮盡時,桐葉洲有兩個崔瀺都不濟事。”

    修道之人的境界,在太平盛世,會很有意思,卻未必多有意義。等到了亂世當中,會很有意義,卻又未必多有意思。

    姜老祖問道:“我很清楚,這個‘齊靜春’身上那些文運,只是你繡虎的障眼法。他當年是怎麼做到的?”

    崔瀺沉默許久,雙手負後憑欄而立,望向南方,突然笑了起來,答道:“也想問春風,春風無言語。”

    尉姓老人神色凝重起來,“再這麼下去,那個一直藏頭藏尾的賈生,終於要第一次光明正大出手了。”

    崔瀺身形消散,遠遊陰神,即將重返陪都上空,只為兩位兵家老祖師留下一句笑言,“白帝城那杆奉饒天下先的旗幡子,早就該撤掉了。”

    崔瀺陰神重返陪都上空,與真身合一。

    今日不傳道講學,雲海上空無一人,崔瀺抬起一手,懸起曾經破碎又被崔瀺重凝的一方印章,原本篆文“天下迎春”。

    只是被崔東山打碎後,印章上就只餘下一個孤零零的“春”字。

    林守一從陪都城外的大瀆祠廟御風而來,他可能是如今大驪王朝的唯一例外,外人根本不敢在此時靠近雲海。林守一能夠臨時擔任齊瀆廟祝,就已經很能說明一切。

    林守一作揖行禮,然後正襟危坐在國師崔瀺、師伯繡虎不遠處的雲海上,輕聲問道:“師伯,先生?”

    崔瀺說了一句佛家語,“明雖滅盡,燈爐猶存。”

    齊靜春身雖死,絕無任何懸念,只是大道卻未消,運轉一個儒家聖人的本命字“靜”,再以佛家禪定之法門,以無境之人的姿態,只保存一點靈光,在“春”字印當中,存活至今,最終被放入“齊”瀆祠廟內。

    林守一熱淚盈眶,“先生有三個本命字?”

    崔瀺點頭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崔瀺將那方印章輕輕一推,破天荒有些感傷,輕聲道:“去吧。”

    浩然九洲,山間,水中,書上,人心裡,人間處處有春風。

    九道浩然春風,從那寶瓶洲一處學塾內率先出現,其餘浩然八洲一一拂起,無聲無息匯聚在九處,最終八洲八道春風,齊齊來到寶瓶洲,縈繞青衫文士雙袖旁。

    最終凝聚成一個本命字,春。

    浩然兩得意。

    白也詩無敵。

    春風齊靜春。

    萬丈法相消逝不見,出現了一個雙鬢霜白的中年儒士,望向桐葉洲某處。

    法相凝為一個靜字。

    緋妃以一記不弱於先前水淹老龍城的搬水神通,砸向那個身形渺小的讀書人。

    文士雙指併攏,以“齊”字一斬而下,破碎一座王座大妖的本命神通,再隨手一揮袖,將一分為二的大海之水驅散更遠。

    三個本命字,一個十四境。

    這個從不以術法神通、境界修為、打架廝殺名動天下的文聖一脈嫡傳,根本無視那緋妃,讀書人兩袖春風,朗聲笑問道:“賈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