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昀 作品

42. 第 42 章 這輩子絕不會原諒沈家……

 消息終是傳到謝家,老太太將沈瑤喚過去,問沈瑤打算怎麼辦,沈瑤只道朝中的事她一個婦道人家不好插手,老太太也不好說什麼,恰恰謝欽回府,老太太問了一嘴,謝欽乾脆解釋給他們婆媳聽。 

 “下月是三年一期的大選,刑部尚書任敏已遞上了致仕辭呈,刑部兩位侍郎自然擠破腦袋想要接任,左侍郎張文清秉綱持重,擅斷疑案,只是沈黎東長袖善舞,在朝中人脈比他好,兼之與我沾親帶故,朝中有意讓他接任刑部尚書。” 

 “不過,張文清暗中卻有些來頭,他年少清苦當年入京趕考身無分文,被呂家老母給撞見,呂老太太資助他入讀國子監,他感恩在心,這麼多年張文清性子孤執,平日不與人來往,故而沒人曉得他與呂家的關係。” 

 “如果我猜的沒錯,這一次大約是呂尚書在背後推波助瀾,想將沈黎東給推下去,提拔張文清任刑部尚書,好成為東宮助力。” 

 老太太驚訝地看了一眼沈瑤,又與謝欽道,“這麼說,你也不能置身事外,可萬不能叫東宮得逞。” 

 謝欽雖從未明說,可是自己的兒子老太太還是明白的,謝欽必定與太子勢不兩立。 

 謝欽淡然一笑,“母親,這樁事還輪不到兒子出手,再說,不叫沈家吃些苦頭,也難解我心頭之恨。”說這話時,他握住了沈瑤的手。 

 沈瑤低垂著眉眼,一臉漠不關心。 

 老太太看著她神色有些複雜, 

 “說來,瑤兒與沈家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真是義女,不該對沈家感恩戴德嗎? 

 謝欽臉色一收,“瑤瑤是沈黎東與段氏的嫡親女兒,當年他們夫婦嫌棄她是個姑娘,又聽了道士的混賬之言,將她送去鄉下,不論生死,後來見她被太子看上,謊稱是義女,以挽救送女為妾的名聲。” 

 老太太瞠目結舌,給氣死了。 

 “活該,活該!” 

 “我的好姑娘,原來受了這麼多罪,難怪你不肯回家,呸呸呸,那哪裡是你的家,分明是狼窩。” 

 “無妨孩子,你現在是我們謝家的人,就是我們謝家的寶兒,誰也不敢欺負你。”老太太將她摟入懷裡,心疼地撫著她的背。 

 沈家與廖家這樁案子在朝中鬧得沸沸揚揚。 

 刑部查案行迴避之策,此案主動權落在左侍郎張文清之手,張文清與沈黎東不對付,所用之人全部是自己的心腹,沈黎東雖暗中行掣肘之計,終究治標不治本,這期間沈黎東尋謝欽數次,謝欽均拒而不見。 

 也不知何人摻了一腳,苛責沈瑤身為沈家義女,深受沈家大恩,卻置身事外,如此寡情寡性將來不配為人母,這個時候,皇后倒是當機立斷下了一封手詔,詔書裡言明首輔謝欽剛正不阿,不徇私枉法,乃人臣之典範,其夫人沈氏大公無私,忍辱負重如何如何之類。 

 皇后親自替謝欽夫婦正名,朝中無人敢議,而謝欽又乘勢遣人去了茶樓說書,將沈瑤與沈家的故事大白於天下,這下沈家反而被推去風尖浪口,沈瑤博得不少同情。 

 正在沈黎東最絕望之時,一神秘人尋到他,引著他去了郊外一樁別墅敘話。 

 三皇子指著老梅下的憑几,“沈大人,你所坐之處便是謝大人曾坐過的位置。” 

 沈黎東一驚,一時老淚縱橫,這數日他度日如年,整個人也瘦了幾圈,形銷骨立,頗為悽慘。 

 三皇子等得就是這個時機,延請他入座,寬慰一番,“沈大人,這次幕後算計你的正是東宮一黨,那東宮只當你是謝大人的岳父,絕不可能看著你坐上尚書之位,而本王呢,不忍沈大人一介中正之臣蒙冤,故而有意施以援手。” 

 沈黎東自然知道今日入這個門意味著什麼,眼下到了存亡之秋,還談什麼持身中立, 

 “沈某一切聽憑殿下調遣。” 

 三皇子很快出面替沈黎東說話,宮中李貴妃又在皇帝耳邊吹了吹枕頭風,讓皇帝著三司會審此事,沈黎東與謝欽均需要回避,案子最後落在鄭閣老身上。 

 鄭閣老不偏不倚,該驗屍驗屍,該審案審案,兩方將證人證詞遞上,最後斷定廖家二公子是因心疾而亡,只是沈展畢竟動了手,皇后與廖家苦求皇帝伸張正義,皇帝撫了撫額,最後將沈展徒邊一年。 

 段氏聞訊嘔出一口血來,拍床道, 

 “報應啊報應啊!” 

 沈杉在一旁含淚苦勸,“娘,不幸中的萬幸是徒邊而非牢獄之災,您就當展兒出去歷練一年,即便不走科舉,也還有旁的出頭之路。” 

 段氏心頭正怒一個字都聽不進去,在她看來只要沈瑤肯出面,沈展根本就不會是這個結果,她恨沈瑤恨去骨子裡,“滾,你們都給我滾!”段氏拂開沈杉的手將她推去一邊。 

 沈杉撞在錦杌上,胳膊肘生生地疼,她卻不敢作聲,只得跪著遠些了。 

 段氏蓬頭垢面,轉過身來,眼珠盯著帳頂發怔, 

 “我若多生兩個兒子,也不至於將希望系在他一人身上.....” 

 沈柳站在珠簾外,聽了這話心頭倒苦水,她丈夫為沈展爭相奔走,不得段氏一句好話,到最後還被責怪不是個兒子,她氣得拂袖離開。 

 沈檸默默站了一會兒,將沈杉扶起,示意丫鬟伺候她出去,自個兒鑽入段氏的簾帳,輕輕將母親摟緊,替她揉揉發脹的太陽穴,無聲照料她。 

 沈杉捂著痛處跨出門,聽得裡面傳來段氏壓抑的嗚咽,心裡如同塞了棉花般,喃喃無聲,丫鬟卻攙著她緊快往外頭走, 

 “姑娘,您聽奴婢一句勸,您為老爺夫人付出這麼多,從來沒人惦記著您一點好,姑爺為此吃了不少苦頭,保不準心生埋怨,依奴婢看,這沈家您以後還是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