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九十四章 窮寇必追

  “那還不是要先生您先把他們發覺出來?”李榮道,“就說這崔駙馬,少了您……他……再有本事,那也沒法出頭。還有,但凡是經過您提點的,就算只是一般的良駒,也能成為千里馬。您可真稱得上是大明的伯樂了。”

  張周道:“李公公,你這是把我捧到天上去了,不敢當啊。”

  李榮繼續笑著,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在拍馬屁,反而拍得很高興。

  那也是因為他從開始站隊就站對了,完全不用跟蕭敬一樣還擔心被張周排擠,或者是在皇帝那失寵。

  “本來陛下要賞賜給先生一些東西,但還是一樣,此戰還未結束,韃子只是撤走,或是如先生所說的,還不能完全盡如人意,或許後續還有戰事發生,到那時……再斬獲一些功勞,到時陛下定然會一併賞賜的。”

  李榮還替皇帝說和了一下。

  張周道:“賞賜什麼的,都是身外之物,我一介寒儒,這才多久,就已有今天,還是要感念陛下的提攜。”

  李榮笑道:“所以說啊,這世上,要先有陛下這樣的伯樂,才會發覺到先生這般的伯樂,陛下用好先生一人,由先生駕馭軍中將領,戰場上那就無往而不利了。”

  這話聽起來不錯,但張周覺得,這是在提醒我,讓我小心點,以後別擅權?

  換做是蕭敬說這話,張周肯定會往這方面想。

  但要是李榮的話,張周就沒那麼多顧慮,主要是因為李榮的年歲在那擺著,且李榮此番重新回到皇宮當差之後,就一直小心謹慎,李榮暫時還沒看出有刻意與他針對的跡象。

  雖然從道義上來說,這群太監基本上都是站在皇帝一邊的,別指望他們會對一個文臣真心真意。

  “先生,咱家只是來提這兩件事。”

  李榮看時候差不多,也馬上要告辭回去,“明日一早,午門之前,咱家會親自引先生入宮,也會派車駕過來,先生明日早朝之後會被召見,先生有什麼事的話,也先推一下。”

  “嗯。”張周點頭。

  戰事又過了一個關節,石溝城一戰跟花馬池一戰一樣,都是個不大不小的勝利,換了以前肯定這就是絕對的滔天大功了,但現在跟以前不一樣,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對於勝利的期待值都更高。

  張周知道,來日朱祐樘肯定還會揪著戰局發展方面,問詢於他。

  ……

  ……

  李榮先回去了,而牟斌則沒著急走。

  牟斌過來,主要是將遼東案的卷宗給張周帶來,名義上張周可以主持此案,但其實都是廠衛的人在負責,張周最後看看宗卷,最多是做到心裡有數。

  張周道:“我並不在三法司中,要過問此等事,力不從心。”

  牟斌恭敬道:“先生您為兵部尚書,且入值上聽處,遼東軍務之事,關乎到大明軍中的安穩,不由您過問,誰又合適呢?”

  牟斌是識趣的。

  別看錦衣衛在整個大明都很牛逼,但在弘治朝,錦衣衛還真是到了一定程度上夾著尾巴做人的地步,不在於別的,就在於朱祐樘對於廠衛體系並不太倚重,也因為朱祐樘太好說話了,跟大臣之間的關係一直都很好,性格也隨和。

  這助漲了文臣直諫甚至是頂撞皇帝的氣焰。

  但這可不能說廠衛就是擺設。

  現在皇帝跟文臣之間有了嫌隙,廠衛也終於有了用武之地,而牟斌這樣的聰明人自然明白,錦衣衛重新得到重視,那完全是佔了皇帝倚仗張周的光。

  要不是皇帝跟張周站在一道,跟文臣產生了隔閡,需要用到廠衛來壓制文臣的勢力,那他們錦衣衛估計現在還在喝西北風呢。

  “此案涉及到的錢財不少吧?”張周順口問了一句。

  牟斌道:“從張玉、任良,再到地方上一些將官,起獲的財貨等,摺合白銀在十五萬兩以上。”

  張周琢磨了一下,在明朝中葉,美洲白銀還沒大筆流入之前,十五萬兩白銀的確也不少了,畢竟弘治時期白銀的購買力還是很強的,但要再過個幾十年……貪官只貪個十幾二十萬兩的,估計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這還整個是個窩案呢,才這麼點。

  “這批都已經補充到遼東軍需去了。”牟斌道,“是陛下下的旨意。”

  張周道:“不用跟我說,戶部的事,我不管。”

  牟斌補充道:“此事陛下也未跟戶部打過招呼。另外還有案犯數人,有被下獄問罪的,是否被寬赦,還要等陛下下旨,至於案犯張玉的家眷則被髮配流放。”

  “嗯。”

  張周點頭。

  他明白,牟斌跟他說這個,其實是想讓他在私下與皇帝召見時,跟皇帝把案子給提報了,錦衣衛在查案中必定有很多見不得人的手段,收受賄賂或是暗中有不法的,必然也不少。

  牟斌作為錦衣衛指揮使,就算再約束手下,也避免不了手下在這種窩案中揩油。

  他跟張玉無冤無仇的,自然不會想著去幹什麼斬草除根的事。

  張周又在想,如果朱暉落到他手上,一定有朱暉好瞧的。

  朱暉倒不至於說論死罪,但要是此戰中朱暉接下來再沒什麼表現,爵位到他這一代可能就到頭了,在如此優勝劣汰的時候,皇帝已經發現了一個個的領兵人才,而那些仗著祖上軍功留在軍中的所謂的老臣,只會被淘汰。

  也會給這些人一定的機會,可要是機會把握不住,像朱暉這樣表現拉胯,革爵都算是輕的。

  ……

  ……

  寧夏。

  靈州所以北夏家堡,此處距離黃河尚且還不到三十里,在楊一清領兵抵達夏家堡時,但見堡壘滿目瘡痍,韃靼人用雷霆手段把土堡內的大明守軍給逼退,又沒有佔據夏家堡,而是繼續往北準備強渡黃河。

  此時已經是連日行軍三天三夜之後,即便跟上來的只有騎兵,有馬匹或是車駕載著,可將士們早就已經是疲乏不堪。

  郭鍧親自來找楊一清訴苦:“大人,沿河能渡河的地方,船隻早就已經焚燬,韃靼人照理說是無法強渡的,如今雖不是黃河的春汛,但臨近夏天河水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