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濁難分

 
再說了……取得這麼大的功勞,耳朵都用石灰防腐,給帶回來了。

 
若都到這地步了,王守仁和王瓊還要去虛報戰功的話,那簡直就,不可理喻。

 
朱祐樘見大臣一個個既不向他表達恭喜,也沒人出來質疑戰果的準確性,心中也略顯得意。

 
朕就是喜歡看到你們看不慣秉寬,卻又拿他沒辦法的熊樣。

 
過程?

 
朕只看結果。

 
“馬卿家,你怎麼看?”朱祐樘也不先去評價,而直接問馬文升的意見。

 
馬文升走出來道:“萊國公與新建伯居功至偉,萊國公人在應天府,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足以執領兵部公務,老臣請辭,並推舉萊國公接替老臣。”

 
他的話,可說是直截了當。

 
在場大臣之前沒有因王守仁上奏的功勞而震驚,卻被馬文升這番話給鎮住了。

 
你馬文升……跑得挺快啊。

 
看風頭不對,自己就想撂挑子,讓我們這群人去跟張秉寬周旋?

 
“乞老歸田什麼的,朕不想理會,朝廷用人也不是隻看重能力……”朱祐樘在這種時候,反而客氣起來。

 
大臣也在琢磨。

 
不看能力看什麼?難道陛下您還有論資排輩,讓張秉寬繼續熬下去的意思?不對勁啊!

 
“也要看他是否能與臣僚和睦相處,是否有執領部堂之意願,如果他只能出謀劃策,並不能去前線帶兵,也未必需要做一部的尚書,哪怕只是偶爾於朝堂上進言,讓臣僚知曉他的主張便可!”

 
讓朕的秉寬當兵部尚書?

 
朕是那麼操之過急的人嗎?

 
再說了,朕的追求明顯不是讓秉寬當個兵部尚書,既然他能當兵部尚書,為啥不能入閣當閣老,參與軍機大事的謀劃?

 
而且朕給他的上聽處行走的權限,是可以充當朕貼身顧問的,這可比兵部尚書來得直接。

 
當然。

 
兵部尚書這職位還是要給他的,但朕還是要跟你們客氣客氣。

 
馬文升舉起笏板道:“老臣羞愧難當,將來實在無面目留在朝堂,還請陛下成全老臣,讓老臣得以安享天年。”

 
明面上,我馬文升為了讓陛下懲戒張秉寬,甚至不惜跟陛下您打賭。

 
現在打賭輸了,自動離開兵部尚書的位子,交給張秉寬,也算是願賭服輸。

 
“不必再提了。”朱祐樘回絕得倒也乾脆,“此番你也不必提請了,朕不允!”

 
不同意讓馬文升致仕。

 
這就讓人看不懂了。

 
陛下您有直接的機會,讓張週迴京城接替馬文升,您居然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就在眾大臣疑惑皇帝此舉是什麼意思的時候,朱祐樘突然目光轉向倪嶽道:“吏部倪卿家到任京師之後,兩次以眼疾和年邁多病為由,跟朕提請回鄉,朕准以其所請,賜奴僕四人,另賜車駕等。再給田十垧。”

 
“啊?”

 
大臣一片譁然。

 
馬文升主動請辭,皇帝不準。

 
倪嶽好端端在旁邊站著,儼然一個旁觀者,居然就這麼被打發回鄉了?

 
這套路……有點深啊。

 
“老臣……謝陛下隆恩。”倪嶽也沒想到,馬文升跟張周相鬥,自己成了犧牲品。

 
不過他也早就習慣了,誰讓當初他被髮配去南京當尚書的時候,就看出皇帝不待見自己呢?

 
朱祐樘道:“接替倪卿家的人選,這兩日廷推上便做出結論。至於新建伯的安置,朕有個想法,讓他繼續為大同巡撫,協助修築貓兒莊城池,待秉寬回京之後再進一步商議。”

 
果然。

 
皇帝還是迫不及待提出把張周調回京城的事。

 
王守仁立下奇功,卻好像並不太受皇帝重視一般,只是安排他當大同巡撫……照理說以王守仁的功勳,當個宣大總制也一點問題都沒有。

 
劉健走出來道:“陛下,以新建伯之功勳,由他兼宣大軍務,可保一地太平。”

 
皇帝沒提,我劉健替陛下您提了。

 
或者說……就是要賣人情給王守仁。

 
不圖讓王守仁當什麼新建侯、什麼國公的,就讓他當宣大總制,等於是給王守仁一個信號,你仍舊是文臣,還是我們傳統文官所推崇的,你好好幹……以後將來出將入相說得就是你……沒錯,我們都站在你這邊。

 
還沒等皇帝回答,一直作為風口浪尖上的人物,卻遲遲沒發聲的王華走出來道:“陛下,犬子才能淺薄,還請陛下將他調回京師,給他繼續歷練的機會。”

 
朱祐樘笑道:“其實朕也有此意。話說研武堂到今年以來,一直都未能順利開課,主要是能調動的人,先前都被調去了遼東……加上先前定朝鮮內亂,以及平遼北之功,朕對於秉寬、唐寅、新建伯等人,也一直未能加以封賞,是朕的疏忽啊。”

 
還沒封賞?

 
唐寅也是初出茅廬,卻得了個什麼渤海巡撫的,負責造船和靖海,現在還南下應天府籌集造船錢糧了。

 
至於王守仁……更誇張了,現在直接要成為新一代的王威寧,差不多可以用他的名字止草原小兒哭泣了。

 
能把蒙郭勒津部和察哈爾部連番收拾一圈的人,就他王守仁能做到。

 
“但還是不急啊。”朱祐樘補充道,“秉寬不在京,很多事也推進不了,朕有意要調他回京。翰林院侍讀學士也需要他來擔當,進講於東宮之事,就暫且放放,不過朝中大事也需他參與謀劃,朕其實也想多讓他參與朝議。可以他的性子,又有些懶惰,從不願每日早起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