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一十五章 就要你的人

 
一行人到了徐氏別業之後,此時差不多也過了正午。

 
水汀的辯論會還在繼續,而岸邊上宣講學問的人也不少,但對於在場多數是追隨張周到江南的人來說,當天的盛會結束得有點快了,而且多數人都沒機會上去親耳聽到辯論,也不知宣講的到底是什麼內容。

 
張周和朱厚照一行離開後,莫愁湖的士子也散去不少。

 
李兆先一行先到了就近的食肆去休息,順帶也打探了水汀內的辯論會,等李兆先回來時,李玗仍舊坐在窗口看風景。

 
“小妹,我們可以回了。”李兆先道。

 
李玗回過頭問道:“兄長不與同窗一同探究學問了?”

 
“不必,我還是跟你講講那邊發生了什麼吧……”李兆先正要把自己所知的說出來。

 
隔壁有同窗過來告辭道:“李公子,今日可真是不虛此行啊,可惜未能親眼所見太子拜師之事,以後心學有太子推崇和宣揚,必定能在華夏立住腳跟。還是應想辦法拜進師門為好。”

 
李兆先道:“如今張氏心學尚未正式開書院授徒,若是開了,在下必定前去求學。”

 
“我等也是,就此告辭了!”有不少人便下樓而去。

 
等這些人走了,李玗才問道:“是太子嗎?”

 
“是的。”李兆先道,“已經確定,就是太子,而且還站在張師一邊,與白沙學的湛若水論道,你猜怎麼著?太子居然說得湛若水啞口無言,這是對話的內容,已被人詳細記錄,你看看。”

 
李玗最初自然也不相信一個十歲的孩子,能把成名已久的學者給辯倒。

 
但等她看過內容之後,才知道這十歲孩子所說的,可說是見解非常高深了。

 
“那三首詩,果然是太子所作啊,外人都在稱頌,說是太子之學,曠古爍今,恐怕是自古以來少有的治學之君,其才華比之南唐後主也不遑多讓。”

 
當皇帝的,公認最有詩詞才華的,也就是李煜了。

 
李玗道:“兄長莫要亂言。”

 
“是是是,不好隨便拿唐後主做比,但其實也未說過。”李兆先道,“可也有人在暗地裡嚼舌頭,說是那三首詩未必是太子所作,是有人暗中作出來,給太子彰顯名聲之用。料想都是一些宵小在傳言,想如此的三首詩,世上何人能作出?就算作出的話,何須給太子?為何不自行揚名呢?”

 
李玗沒有接茬。

 
她心中所想到的,其實是林儀。

 
林儀不就是明明是個“大才女”,卻好像對名聲什麼的不追求,明明有好的詩詞,只給她看了,世人卻都還不知?

 
人生若只如初見……

 
每次想到那闕詞,李玗心中都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傷感,那似乎也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太子和張師他們都走了,我們也該回城了,你嫂子應該等急了。”李兆先道,“出來日久,這兩日再看看是否有機會,參加一下文會,順帶拜訪一下應天府的名儒,一切結束之後我們而已該動身北還了。”

 
“嗯。”李玗若有所思一般,突然目光熱切望著李兆先道,“兄長,我想在走之前,去拜訪一下女先生,是否能幫我安排?”

 
“這恐怕有點難,不受邀約,就要去拜訪國公府的女眷,為人所知會招惹他人閒話的。”李兆先並不太贊同。

 
李玗道:“你我不說,父親定不知曉。”

 
對李玗來說,好像只要老父親不知,一切就都不叫事。

 
李兆先嘆道:“我幫你試試,其實我也知道,小妹你把張氏孺人當知己和膜拜之人,她的才華和人品也的確當得起你的推崇,奈何她已嫁做人婦,你也不可勉強。”

 
“嗯。”李玗道,“拜託兄長了。”

 
……

 
……

 
徐氏別業。

 
張周幾人登上亭臺,所見的風光,比在水汀上所見的更好,莫愁湖的風景入畫一般呈現在眼前。

 
徐俌還顯得很得意,到底這是他祖上的產業,就算以他對張周很巴結,也沒說要把這別業送給張周……因為他知道,這大概是魏國公府最值錢的家當了,也捨不得送給別人。

 
“真是個好地方。”朱厚照笑容滿面道。

 
張周道:“太子,讓程學士與你探討一下學問,我與魏國公商討一些公務,可否?”

 
“我不能聽嗎?”朱厚照問道。

 
張周笑道:“你不適合聽。”

 
“那算了,你們去說吧,我在這裡看看風景,趕緊把戲班找來。”朱厚照現在把名聲給得到了,就想著怎麼去玩了。

 
大概有點公務我辦完了,父皇的差事也完成了,剩下就是我個人玩樂時間。

 
卻好似渾然忘記,自己一直都是在玩樂一般。

 
……

 
……

 
“萊國公,有話直說。”

 
亭臺院子之外的花廳內,徐俌對張周多了幾分恭謹。

 
張周跟皇帝的關係好就算了,跟太子還這麼親密無間,太子簡直把張周當成先生和父親的結合體,傳聞中誰人都不服,喜歡玩鬧的太子,居然會對張周服服帖帖?

 
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情,在張周身上體現不出來啊。

 
或者太子當了皇帝,張周的地位可能比現在還要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