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十六章 俠客行(16)

  程大郎端著茶水,睥睨著眼睛,只在自家心腹老都管的手中看去,而只是一看,卻又整個呆住,連端茶的姿態都不再變。

  半晌,其人方才緩緩放下茶水,小心翼翼接過那張夾片,然後又看了兩遍,這才來問:“這是從這封信掉出來的?”

  “是。”老都管有一說一。

  “你知道寫的啥嗎?”程大郎繼續來問。

  老都管只是搖頭。

  “這是那個殺了南衙相公,把皇帝嚇跑的張三郎請我跟他一起造反的信函,要我加入他的什麼黜龍幫……卻居然在這封信裡?”程大郎似乎有些茫然,卻又有些小心。“送信的幾個人?來了幾日?現如今在何處?”

  “一個人,來了四五日了,尚在莊子內等回信。”老都管趕緊應聲。“按照常例供給的。”

  “十兩銀子,每日一斗米……自家生火做飯?”程大郎也慌亂了起來。

  “是……”老都管愈發緊張起來。“可是誤了事?”

  “誤了事也不怪你。”程大郎即刻起身,捏住夾片。“速速帶我去見此人。”

  老都管只能匆匆跟上。

  “算了,你不要來。”程大郎走出後堂,忽然又回頭叮囑。

  老都管會意,即刻止步……但片刻後,還是跟了過去。

  程大郎只是無奈搖頭。

  而不過一刻鐘後,聞名東境的程大郎便見到了信使,後者正扒在牆頭上吃飯呢……白米飯,上面鋪著青菜和臘肉……看起來吃的還挺香。

  然後正在偷窺自家的騎兵。

  程大郎在下面看了一陣子,有些猶疑起來,這倒不是說他社恐,而是說對方這個樣子,十之八九正是那位,卻偏偏自我委屈到這個地步,在自家莊子裡自己生火做飯,勾兌了四五日,儼然是要找自己做事的……而他程大郎又不願意過早與對方糾纏,捲入是非之中。

  再說了,張金秤有那麼好打的嗎?

  打了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唯獨事到如今,再做遮掩,反而顯得可笑……所以,猶疑歸猶疑,片刻後,程大郎還是從後面朝牆頭上的人拱手而對:

  “程知理見過貴客,鄉下地方,家人有眼無珠,招待不周,讓貴客見笑了。”

  牆上那人,也就是張行了,聞言捧著木碗回頭來笑:“我還以為閣下叫程知節呢……原來叫程知理,既叫知理,如何這般不知理?”

  “不關主人家事情。”老都管趕緊上前作揖賠禮。“都是老朽認不得貴客,失了禮數……老朽給貴客賠不是了。”

  “老都管哪裡招待不周?”張行扒了口飯,只是來笑。“我又不是什麼貴家子弟,不曉得稼穡艱難……每人每日一斗米挺好,還能勻出來一些給本地莊戶換些醬醋肉菜……對雙方都很周到了。我剛剛說他不知理,不是說他不知道禮數,埋怨自己受了苛待,而是說他不知道道理,明明清楚老都管做得沒錯,也知道有些江湖人脾氣大,還不曉得我為人,卻讓你這位一把年紀出來頂缸,無端受氣,哪裡像是聞名東境、八面玲瓏的程大郎?”

  “貴客誤會了。”老都管趕緊再度解釋。“剛剛我家大郎專門讓我不要跟來,是我怕誤了大郎的正事,自家願意過來賠禮的……倒是老朽小看了貴客的氣度。”

  程大郎反而不知道該如何插嘴了。

  不過,他也看出來了,人家是善者不來,來者不善。

  “也罷。”張行笑道。“看在老都管的面子上,此事就此揭過……不過,老都管也請回吧,我與你家大郎有殺頭的買賣要說。”

  那都管曉得下面要說正事,只能匆匆離去。

  而人一走,張行便在牆上拿筷子一招:“程大郎,且上來說話。”

  程知理曉得對方在反客為主,心中無語,但還是飛身而上,與對方一起坐到了牆頭上,然後重新拱手:

  “敢問可是屠龍刀張三爺親自當面?慚愧,慚愧!”

  “好臘肉。”張行也不答話,只是夾了一片臘肉,在對方面前一晃,然後整個嚼了下去。

  “鄉下沒什麼好東西,讓貴客見笑了。”程大郎怔了一下,曉得對方是默認身份,更加不安起來。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張行繼續一邊吃一邊嘆道。“我本是北地農人出身,如何不曉得農家辛苦……有臘肉,有米糧,便是最好的東西了……反倒是程大郎,老是盯著這個,卻如剛剛老都管所言,顯得小瞧了我。又或者,你程大郎本是個多疑的人,這等小事也怕我是作假,所以三番兩次來試探?”

  程大郎只能閉嘴。

  “程大郎其實不必這般小心,也不必裝什麼樣子。”張行繼續端著碗拿著筷子指點莊園。“我來你家莊子上四五日,便已經看出來了,若論這莊子上的制度,你家這裡跟徐大郎那裡都是頭一檔的,遠超出其他那些豪強,今日又見了這幾百騎,更是佩服……所謂主客分明,職責清晰,生產者、保衛者各居其職不說,還有完備的交通聯絡渠道、防衛設施、治安手段……可見你打小受的教育,應該就是正經的上馬為將、下馬為吏的東齊貴種教育。”

  “哪裡配說什麼貴種?”程大郎聽到這裡,方才勉強插了一句嘴。“讓張三爺看笑話了。”

  “不必妄自菲薄。”張行繼續笑道。“依著我說,東齊覆滅後,大魏用政苛刻,你們這些人還不得不小心應付官府,同時還要在在江湖上用力,所以歷練的更多,學的也更多,也能知道稼穡的艱難,也能知道一文錢難倒英雄好漢的道理,最後反而超出祖輩許多而不自知……程大郎!”

  “哎!”

  “你與徐大郎,其實都是天然的亂世虎臣,不比那些東都、關隴的龍啊、鳳啊差……”張行忽然嚴肅點評道。“只是可惜,因為大魏壓制的太厲害,不免苟且心態多了些,都有些自暴自棄,不敢伸張志氣的樣子,顯得沒有格局……這不對。”

  程大郎張了張嘴,到底是不知道該怎麼接,只能敷衍:“張三爺未免高看我程大了……幾個小莊子而已,如何扯得上這般多東西?反倒是張三爺,沽水邊的事情,震動天下,南衙相公說殺就殺了,一郡太守,說扔就扔了,而且逼得靖安臺當場與聖……與皇帝分道揚鑣,嚇得皇帝直接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