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太陽的向日葵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

    有了屯田制和以工代賑法,劉範和臣屬們就有了安置流民的大致的措施。況且劉範現在還保持著四百五十萬石糧食的儲備,再加上洛陽之盟規定朝廷必須拿出兩百萬石糧食資助流民西遷,所以劉範基本上不用擔心流民在他統治範圍內餓死。唯一擔心的,就是朝廷負責安排西遷流民的官員是貪官,暗中剋扣流民西遷時所需的糧食。

    但即便是那樣,還是會有一大部分流民得以生存下來,進入西域。最後擺在劉範等人面前的,就是該如何劃分西域的行政區劃。西域以前就是三十六個小國,一度被漢朝和匈奴人所佔領。在北匈奴人控制西域時,匈奴單于將西域劃分給右賢王管理。後來東漢立國後收復西域時,也是和匈奴右賢王的部落交戰。但匈奴人並沒有如同漢人州郡那樣的行政區劃,一般匈奴人的制度,是針對人口的。匈奴最高統治者是單于,接下來是左右賢王、左右都侯、左右大將、萬夫長、千夫長等。因為匈奴人逐水草而居,不在乎行政區劃。

    在漢朝控制西域時,也只是在西域建立西域長史府,讓西域長史統治整個西域。後來為了加強漢朝在西域的軍事存在,又在天山之東和天山之北增設了戍校尉和己校尉。漢朝為了遙控西域,甚至還在涼州的敦煌郡設置了宜禾都尉,建立宜禾都尉城。可以說,漢朝已經用盡心機要控制西域,但也只是控制,而非統治。西域三十六國名義上是漢朝的蕃屬國,但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權。所以漢朝沒有在西域進行系統性的行政區劃。因為誰也不知道哪天這塊地方又被匈奴人奪走了。

    劉範對於這個問題,十分的重視。很快就完成了對西域的行政劃分。劉範是根據西域的地理環境的特徵對西域進行劃分的。西域,也就是新疆地區,其地理環境的特徵概括起來就是三山夾兩盆。北部的阿爾泰山、中部天山、南部崑崙山,三條山脈之間,夾著兩個盆地。夾在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的,是準噶爾盆地;夾在天山和崑崙山之間的,是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