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剛剛好

 一切準備就緒,徐來開車出了紡織廠。

 剛行駛一段距離,徐來突然一踩剎車,這讓一旁坐著的趙子悅心一驚:“怎麼了?。”

 “你下去看看,是不是輪胎被釘子紮了?”

 趙子悅只得打開車門下去:“怎麼這麼倒黴.....”

 還沒等趙子悅站穩,徐來又重新發動車子:“子悅,你先回巖井公館,碰到有人問起,你就說我在小農場喝高了,一時回不來!”

 “你......”趙子悅氣得在原地猛地跺腳......

 扔下趙子悅的徐來又猛踩油門,朝蘇州河所在的四行倉庫飛奔而去......

 此時的在租界內的上海市民,在得知了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駐守時,都十分地振奮,許多市民爬上屋頂,有的甚至跑到蘇州河岸觀望。

 而蘇州河巖岸有個熟悉的身影正帶領著一群人將熱心市民自動捐贈的物資運到河岸。

 那個熟悉的身影就是向南的母親:向淑芬。

 其實中國從“九一八”事變日軍佔領東三省起,直至一九三七年的中國,全中國民眾的民族主義已經覺醒,不僅舉國上下的大小知識分子不接受做亡國奴的命運,就連老百姓的眼裡日本人是“外族”,必要誅之而後快。

 民心既是抗戰到底,這就導致了誰不抗日,誰就自動失去了合法性,這就是當時國軍政府領袖左右搖擺不定的原因,他們既怕失去了民心,又在關鍵時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可悲可嘆!

 而這場四行倉庫保衛戰也是南京領袖口中所說的:“這一仗,是打給外國人看的。”

 如果苦守四行倉庫的國軍將士們知道他的如意算盤,又當做何感想?

 如果苦守四行倉庫的將士們知道他是為了上海能撐過十月份的最後一天,為的是等待國聯開會的結果,又會做何感想?

 當時美國的石油和鋼鐵巨頭都跟日本戰爭工業綁死了,利益面前,誰又會去真心幫助當時積弱已久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