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大晴天 作品

第314章銘刻法籙,武當周聖找上門

  “這事兒的正規流程,是三大師同時去弄,如此方可天衣無縫,不受人詬病,他倆一個監度師、一個傳度師就把事給幹了,若是門內長老,像易潛那個鐵面無私的老家發現了,追查起來,他們的老臉還要不要了?又該如何應對?!”

  張之維:“…………”

  原來是說師父不夠穩健!

  “師叔,您最穩健,你覺得該如何應對?”張之維回覆道。

  “什麼如何應對?保舉師是我,我給你添上去不就得了嗎?說你有事,無法參加那次的授籙大會,所以代為保舉!”

  張守成回覆道,龍虎山的授籙大會,按流程得有三位大師主持,分別是傳度師、監度師、保舉師。

  監度師一般是由當代天師擔任,負責監察整個法會的進行。

  傳度師是張異,大會當天,他要在萬法宗壇上作法,把授籙弟子的信息,上傳給法脈裡的神明,所以是傳度師。

  而保舉師就是授籙弟子的保舉人,有權力保舉或者剝奪授籙者的授籙資格。

  這個位置,一般是張家嫡系一脈的高功擔任,這是一個延續了上千年的規矩,是為了保證祖天師的嫡傳血脈在天師府的地位。

  最初的天師府,其實就是祖天師血脈的一言堂,重要位置都被張家把持,但隨著規模擴大,弟子變多,府上矛盾也越來越多。

  這個矛盾有些類似唐門的內門外門之爭。

  不過張家並沒有像唐門那般,搞個內府和外府把矛盾分化,而是逐步放權,這才有了冒姓弟子,乃至冒姓天師的出現,但這也讓張家嫡傳血脈,在天師府的話語權越來越低。

  為了保證祖天師血脈不被慢慢淘汰,天師府給了嫡系張家人很多優待。

  比如後世被老天師跨輩分,破格收為關門弟子的張靈玉,便是優待之一。

  張靈玉此人怎麼說呢,有點天賦,但心性差的一塌糊塗,做事也迂腐守成,一個修道之人,連下半身都守不住,其實這還情有可原,畢竟夏禾能力如此。

  但關鍵是,這貨沒什麼擔當,都說落子無悔,事情發生了,卻又後悔,心裡想要斷絕,想撇清關係,但又捨不得,捨不得卻又不敢直面這段感情……

  這提不起又放不下的小女兒心態,人之八苦,他佔了小半,修行之大忌。

  最關鍵的是他還犯了原則性錯誤,龍虎山一役,田晉中都死了,整個天師府同仇敵愾,師父下山,要剷除全性。

  師門大義之下,他這個關門小弟子呢,不想著為師叔報仇,分師父分憂,滿腦子想的是女人。

  甚至違背師父定下的,所有龍虎山門人不得下山的命令,偷跑下山,去給全性的姘頭傳遞消息。

  這不二五仔行為嗎?得虧下山的是以力破局的老天師,若是唐門這種,有這檔子事,不就被害了嗎?

  這種事情,若是落到術字門,呂家,唐門這種勢力頭上,不當場斃了你,就算法外開恩。

  都說把他逐出師門,是在有意鍛鍊他,栽培他,這其中,未必沒有真的對他失望透頂的原因。

  要知道,天師府攆人下山,都只是讓人下山歷練,還都有個期限,可沒有逐出師門這個說法。

  張靈玉被逐師門,若是悟了,也許還能回去,若不悟,天師府就沒這個人了。

  總的來說,張靈玉若不姓張,沒資格被老天師破格收為關門弟子,這就是對張家人的一種扶持。

  除了特殊栽培之外,天師府對張家人的另一種扶持,便是讓張家人把持著三大師中的保舉師一職,可保舉道士參加授籙大會。

  若對方品行不端,或者對張家敵意很大,他們有權不保舉,讓其無法升籙,限制對方在符籙一道上的發展。

  但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大多數時候,保舉師其實就是走個流程,下面的道觀或者本觀弟子報名,要授籙或者升籙,保舉師直接通過就行。

  畢竟符籙一道是祖天師開創出來的,入此道者,大多對祖天師心懷敬意,你保舉了我,去學你祖先的手段,我反倒還來對付你,那得多不仁義啊?

  所以很多人,對張家嫡系血脈,都懷有一絲香火情,這是個良性循環,張家人也樂得去保舉,甚至很多時候,還會專門挑些天才去保舉,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