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的國度 作品

第九百八十六章 專題報告會

索爾斯倒是很上道,知道打動自己的無非就是利益,值不值得投資,就要看自己今天的表現,符不符合美國人的價值觀。

既然後續還會有更多的援助,搞青黴素的醫藥產業,也需要得到美國軍方的幫助,這場報告就得拿點真東西出來了。

韓霖也明白索爾斯的意思,無非就是給參加會議的各方,一個關於日本的清晰概念,畢竟兩國沒有打過仗,相互瞭解的也不是很多,日本是個全民皆諜的國家,外國人想要在日本搞情報工作,難度是相當大的。

就在接待室,韓霖享受著海軍情報局漂亮女軍官的咖啡,按照索爾斯的要求,自己思索著寫出了一張提綱,醞釀了一下用詞,標註了簡單的提示。

先要說日本的侵略本性,從侵佔中國的東三省、華北地區和華中地區,到現如今的東南亞,這裡面穿插著軸心國的形成,日本的戰爭不只是掠奪資源那麼簡單,更多是要形成日本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的霸權,想要建立屬於日本的霸權秩序,而霸權的建立源自於武力手段。

接下來就要闡述,日本為什麼要把目標對準東南亞地區的歐美殖民地,南進戰略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德國和意大利結盟後,對英法主導的歐洲發起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一戰結束後,華盛頓-凡爾賽體系的建立,德國不甘於自身遭到削弱和壓制,由此給法西斯主義造就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想要以戰爭的方式奪回失去的一切,重新建立屬於他們操縱的新秩序,這與同樣在一戰後對利益分配不滿意,想要稱霸東亞、亞洲甚至是亞太地區的日本,野心不謀而合”

“日本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國家,侵略戰爭是他們的本性,但是作為一個面積不大的島國,國內的礦產資源匱乏,支撐不起他們稱霸亞太地區的野心,不但鋼鐵和石油這兩個戰爭的命脈,也包括天然橡膠、稀有金屬,甚至是大米這樣的糧食,都高度依賴美國以及東南亞地區的貿易”

“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日本通過侵略戰爭的手段,佔據了中國的很多地區,但中國的鐵礦石品質不算高,更無法提供日本需要的石油資源,而鎢礦和錫礦等稀有金屬礦產,大多數在山城政府的控制區,實際上日本早就把目光盯住了富饒的東南亞”

“日本之所以冒著要和歐美國家發生戰爭的風險,也要進軍東南亞,這是他們的戰略需求,一是在經濟上為日本的製造業提供巨大和可靠的市場以及穩定的原材料來源。二是在軍事上,提出要把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變成日本的殖民地,進而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三是東南亞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是印度洋到太平洋,亞洲和大洋洲,由中南半島和印太地區大量群島構成的咽喉要塞地區,這就是所謂的南進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