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一百九十八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


                 對於安哥拉農業,之前東非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恢復當地種植園和農場的生產,如今這個目標已經實現,在葡萄牙人撤出後,東非通過四年時間重新完成了對當地農業秩序的恢復。

  隨之進行的則是社會治安問題的解決,說直白一點,就是將戰爭期間逃竄安哥拉各地的黑奴重新抓捕進入種植園和農場工作。

  恢復生產的同時,東非則同步恢復安哥拉原本商品輸出市場,要不然農產品生產出來卻無處可去,那東非政府就等於白忙活了。

  東非的應對策略則是國內和國外市場的同步推進,一個是恢復原葡萄牙人在安哥拉的商品銷售渠道,不過因為兩國關係的原因,這一點進度不大。

  所以東非亟需開發新的航運市場,而這一點自然就落到了德國頭上,在海洋航線上,東非西海岸抵達德國是最快的。

  原本東非港口離型膜在東部,所以東非同德國海上直接貿易是需要從直布羅陀海峽繞道的,要不然就只能通過奧匈帝國鐵路週轉。

  而在西海岸港口增加以後,東非船隻可以直達德國的不來梅和漢堡等大西洋港口,或者通過斯卡格拉克海峽亦或者是未來德國的基爾運河,進入波羅的海沿岸港口。

  這個時候基爾運河尚未開通,基爾運河的在南非戰爭之前就已經開始修建,時間是1887年,按照現在的工程進度,基爾運河開通至少要等到明年,也就是1885年。

  除了國際市場重建以外,國內市場搭建也是安哥拉擺脫困境的重要道路,在本格拉和羅安達南北兩條鐵路建設完成後,東非中部和安哥拉已經形成聯絡。

  這也是互利互贏的案例,這意味著中部地區的工農業產品不僅可以從東非東部出海,同時可以從西部港口出海。

  以施瓦本省省會盧本巴希為例,其距離東西出海口的直線距離都在一千四百公里左右,而這個時候是選擇東部或者西部出海口,主要看產品出口市場所在地,比如是奧匈帝國,那自然從東部出海更加划算,如果是德國,那就是西部出海更加划算。

  ……

  “關於安哥拉農業,葡萄牙人在當地費的心思更多,但是我們投入資源主要集中在莫桑比克,且多為農場經濟為主,而安哥拉主要以種植園經濟為主。”歌爾韋斯坦說道。

  當前種植園經濟需要大量勞動力,這在任何一個以種植園經濟為主的地區都是如此,而農場經濟則可以通過機械化迅速實現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