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二十六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

東非殖民地,第二鎮。

這裡是前世坦桑尼亞的小鎮魯伏所在地,而小萊茵河前世的名字就是魯伏河。

小萊茵河在東非地區呈西南-東北走向,從烏盧古魯山區出發,向東在基薩基轉東北流向,在巴加莫約以北注入印度洋桑給巴爾海峽。

第二鎮就位於小萊茵河的東部河岸,新分配的五百多華人移民被安置在這裡,同時從第一鎮抽調了已經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五十多移民來指導新移民的生產與生活,還有有三名德意志人負責當地治安管理。

恩斯特倒不怕這些華人移民會起壞心思,這些都是經過挑選,大字不識的老農民,本身沒有什麼反抗意識。

眾所周知,華人在沒有被逼到沒有活路之前的忍耐性是全世界第二高的,第一是擅於不抵抗的印度人,

至於法國人戰場上可以投降,但是你要降低他們的待遇,第二天巴黎刁民就敢圍攻政府大樓。(冷笑話)

這是恩斯特的看法,不過就這個時代而言絕對是如此,畢竟最底層的華人深諳“民不與官鬥”的金科玉律。

看古代,華夏曆史上的那些帶頭反抗者就算沒有接受過教育,也看過幾本書,典型的如剛剛被鎮壓的太平天國,其領導人洪秀全,本身就參加過科舉,在這個時代也算是高材生了。

往遠了說,華夏曆史上最早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都能說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樣的話,就算他真的沒有讀過書,那肯定聽過些大道理,有見識,畢竟能當屯長大概率接觸的到秦代的下層官僚和地方權貴。

所以恩斯特在挑選移民時,最優先的就是窮過三代的農民,甚至是流民,他們基本上不可能有什麼文化和見識,最多也就接觸過些戲曲,評書。

前世作為華夏人,恩斯特最懂這些人的想法,沒有人帶頭成不了氣候,可華人又最不願當“出頭鳥”,歷朝歷代加強對底層民眾的思想禁錮,最後導致了“金陵大屠殺”,這樣的悲劇。

奴性民眾是殖民者最喜歡的統治群體,也難怪英國人那麼喜歡在殖民地使用印度人,聽話是一方面,狐假虎威的本事也是天生就會,剛好配合英國鎮壓各個殖民地。

東非殖民地就不會出現狀況,真正該當心反而是那些暫時被俘虜的土著,現在他們人不多,沒法鬧事,未來就需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