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 作品

第460章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眾所周知,從小學到初中的這個年齡段正是塑立一個人的三觀的時候,如果一個人在這個時間段的三觀跑沒能正確塑立起來,那麼後面一輩子的三觀基本上也就跟著跑偏了。

    而大宋的社學,對應的正是小學這個階段,縣學對應的則是初中這一階段,府學對應了高中,國子監則對應了大學。

    當然,所謂的對應是一回事兒,能否真正的對應則又是另外一回事兒。

    有了趙桓“創作”出來的那些教材還有規定好的那些科目外加洗腦手段,社學這個階段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到了縣學、府學乃至於國子監一級,則是問題多多。

    無論是縣學也好,還是府學也罷,在趙桓重點關心的數學、物理、化學方面的教材實在是少之又少,而皇家學院那邊編寫相應教材的進度也實在是一言難盡。

    從0到1,總是比從1到2要困難無數倍,既要考慮到社學、縣學、府學、國子監各個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要考慮到內容是否正確等等亂七八糟的問題,總之就是麻煩的很,進度也慢的很。

    但是沒有對應的教材又不行。

    比如那個被吹捧成民族英雄的林則徐,實際上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蠢蛋——

    這貨之所以要搞虎門銷煙,是因為這貨認為中原堂口的土地比英吉列等要的土地要好,種出來的鴉片毒性也要小的多,應該用蟎清自己種的鴉片來代替進口甚至反向出口。

    這就是典型的讀錯了書,結果把自己讀成傻子的典型。

    所以說,讀書開智這事兒很重要,趙桓不希望大宋將來出現類似的蠢蛋。

    除去文理科的鬧心事,反倒是武科方面一直讓趙桓很是放心——從社學開始,一直到最後的國子監,武科都是必須的科目,等到靖康十五年後,武科科目不及格甚至都沒有當官的資格。

    在趙桓看來,大宋以及之後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讀書人簡直都丟盡了讀書人的臉面,唯有辛棄疾和王守仁等有限的幾個人才能勉強當得起讀書人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