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 作品

第356章 衍聖公:我有八成把握不用死!

    “還請官家給罪臣一個機會,罪臣必不敢忘,情願在《大宋皇家報》上登報聲明前因後果,使天下人皆知官家體恤仁愛臣下之意,使天下人皆知何指揮使之忠君愛國。”

    “望官家明鑑,開恩!”

    聲淚俱下,涕淚齊流,一個犯了錯但是絕對罪不至死的冤屈形象,被孔端友演得活靈活現——為什麼本公自稱罪臣?因為本公確實犯錯了,而且本公也認了。

    反正侵佔土地,賄賂官員之類的罪名加在一起也罪不至死,如果再加上議賢、議賓等八議的條款,罰酒三杯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或者貶謫,流放甚至於奪爵之類的處罰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勾結金虜這種事兒卻是萬萬不能承認的——

    上上個跟金虜勾結在一起的叫郭藥師,現在已經涼透了。上一個背叛大宋,跟交趾野猴們勾結在一起的叫徐百祥,現在還跪在忠烈祠的大殿前面。

    所以,本公有錯,本公認了,但是你不能冤枉本公,說本公勾結蠻夷。

    而且孔端友自覺聰明,話裡話外都是說何薊受了奸佞小人的矇蔽,就連那兩份偽造出來的勸進表和降書,也絕口不提什麼偽造不偽造的說法,反而說成是不知道什麼奸佞小人給何薊的。

    在孔端友的嘴裡,事情的性質已經變成了有奸佞小人看自己這個衍聖公不順眼,想要加害自己。

    而帶人抓了自己的何薊,還有真正的幕後主導者官家趙桓,也成了因為受奸人矇蔽所以才誤把自己抓進詔獄,整個事情從頭到尾就變成了一樁誤會。

    如此一來,只要官家不是真正想要對自己痛下殺手,就完全可以藉著這個藉口把自己給放掉。

    至於什麼侵佔田地,賄賂官府之類的事情,那自然是該罰的罰,該打的打,自己先盡數認下,回頭再把所有的土地都還給官府,然後再上一份請罪的題本,甚至還願意是登報認錯,一個幡然悔悟、知錯就改、甚至願意接受天下人批評指責的形象也就立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