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 作品

第280章 大宋的神奇改變

    大不了就把語氣收斂一點兒,再隨便再弄個假名出來,只針對朝政或者地方上的問題,不牽扯官家和朝堂不就行了?

    如果還是不行,那就先在文章裡把官家誇上一遍,然後再指名道姓的說某個官員是傻逼,他的政策有問題? 抨擊這種矇蔽聖聽的奸佞小人,這樣兒就不能算是抹黑朝堂了。

    根據皇城司報上來的消息來看,僅僅只是國子監裡的那些書生? 平均每個人就擁有三到五個筆名? 甚至有的人擁有十幾個筆名。

    大概就是寫一篇文章就換一個筆名的那種? 頗有一種你抓周樹人跟我魯迅有什麼關係的意思。

    這些人甚至都不在意自己寫的文章到底能不能發表出來。

    不過,這些書生們在報紙上寫文章倒也不全是壞處——

    畢竟汴京城裡讀書人的基數不小,根據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的原理可以得出? 汴京城裡起碼也得有成千上萬甚至十幾萬的諸葛亮。

    就像後世的穿越者培訓基地。儘管每年能夠成神的就那麼幾個? 但是撲街的基數大了,就總有些腦洞會顯得很亮眼一樣,儘管這些諸葛亮們對於朝堂上的事情大多都是一知半解? 但是抗不住這些人的基數太大? 裡面總有一些文章能給趙桓和朝堂上的大佬們提供一些思路或者說參考方向。

    對於這種情況? 就連見多識廣的趙桓都感覺服氣。

    而更讓趙桓想不到的是? 隨著改制的一步步進行? 階梯稅律也再一次被人想起? 然後就出現了大量的地主開始清退土地——

    原本之所以能把土地租出去,是因為開荒這種事情是一項需要全家總動員,耗費時間以年來計算,甚至能賠上性命的超級工程。

    但是現在的開荒……西夏奴和交趾猴子把種子都灑好的荒地瞭解一下?

    而租種土地雖然不用像去西夏和交趾一樣背井離鄉,但是在“以地看人”的時代? 掌握了土地就等於掌握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哪怕只在半畝地也能讓人平等相等? 而一點兒土地都沒有的? 就不會有人正眼相看,因為無地的屬於流民,說不準哪天就全家餓死? 跟這種人打交道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