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 作品

第254章 頭髮有些不夠薅的

    至於對樞密院的改制,還有各級軍隊的編制改制,那就已經不是基本上照搬,而是類似於用ghost之類的玩意直接把某土鱉的軍制給全盤複製了。

    說不好聽點兒,趙桓所謂的改革基本上就是一鍋大雜燴,從秦漢開始一直到後世種花家為止,歷史上所有出現過的制度,甚至是某些沙雕網絡裡的制度政策都被趙桓拿來參考了一下。

    所以李綱和李若冰等人就很頭疼——

    哪怕趙桓給他們的小冊子裡已經用圖畫和文字進行了說明,可是真要落實下來,也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比如布政使司這個機構。

    如果按照官家給的規劃來看? 布政使司的職位大概跟一路之長類似,然而兩者不同的是,一路之長是在汴京城裡待著辦公? 實際上的地方事務則是由路中四職來處理。而且為了避免出現唐末藩鎮尾大不掉的局面? 這路中四職其實是互相牽制的。

    然而這個布政使司? 卻是個居於地方的實職,說一句封疆大吏也絲毫不過。或者說的再直白一些:如果不是布政使司只能管民,手裡並沒有絲毫的軍權? 那這個布政使司根本就是唐末的藩鎮? 漢末的諸侯!

    那麼問題來了——

    這麼牛逼的官職出現在大宋,讓誰上?不讓誰上?

    官家說的倒是容易,先將天下分為三十六個布政使司? 而且把大概的位置也畫出來了。可是這也意味著吏部得先弄出來三十六個布政使!

    除卻布政使之外? 中書省下轄的六部還要再往下探? 一直延伸到鄉一級? 這其中就意味著吏部除了要先準備好知州、知縣、知鄉這三個層級的官員之外? 另外還得準備從布政使司到鄉一共四級的六部下探官員。

    原有的地方官員?

    說句不客氣的? 朝堂上的這些大佬們心裡也清楚,原有的地方官員肯定會有留任的,但是數量也絕不會多就是了——

    就衝著那些地方官員們多半都喜歡唱詩喝酒逛青樓的德性,這些人也必然適應不了改制之後的官場。為了這些人的狗命著想,現在就讓他們滾蛋反倒是在保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