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 作品

第17章 總有人給朕找trouble

    但是總有人想給趙桓添點兒樂。

    “這汴京城才是大宋的京師,亳州不是,以後誰想把奏疏送到亳州,那就乾脆趁早滾去亳州,別留在這汴京城裡礙眼。”

    一場又一場的大勝,徹底豎起了趙桓在軍中的威望,也讓趙桓徹底看清楚了朝堂上的大宋明公們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完顏宗望剛剛跑路才幾天?這特麼的還沒徹底解掉太原之圍呢,現在就有些人已經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把奏疏抄送亳州給趙吉翔!

    更噁心的是,之前帶著心腹一起卷錢跑路的趙吉翔不僅大大咧咧的收下了那些奏疏,還特麼堂而皇之的在亳州處理起了政務,儼然一副在亳州聽政的模樣!

    眼看著趙桓直接開炮了,剛剛遷任吏部尚書不久的李若冰也扭頭打量了朝堂眾臣一眼,然後躬身拜道:“臣,李若冰,有本:

    向時完顏宗望兵臨城下,張勸並衛仲達、向大圭等五十六人棄官而逃,現在這些人又堂而皇之的站在朝堂之上,也是這些人將奏疏送往了亳州,與這般敗類為伍,臣深恥之。”

    趙桓一聽,頓時就樂了——

    如果不是李若冰站出來,趙桓還真就沒發現早先棄官而去的張勸等人又站在了朝堂上。

    這些沙雕是什麼時候跑回來的?誰給他們的臉?

    “另,臣要彈劾官家見事不明。”

    就在趙桓打算對張勸等人下手的時候,李若冰卻又接著把矛頭對準了趙桓:“我大宋如今官浮於事,僅吏部便有正職吏部尚書、知吏部、權知吏部、同知吏部等職,其他諸部乃至於樞密院亦然,可謂之曰冗官。

    朝中諸臣似張勸、衛仲達、向大圭等輩多有送奏疏往亳州者,若上皇在亳州批覆奏章,亳州是朝廷又或行在?將置官家與汴京朝堂於何地?

    若亳州為行在,官家於汴京理政,上皇於毫州理政,則是為冗政。

    如今官家不見冗官、冗政之患,一意親征太原,卻不知我大宋之患不在金國,不在西夏,而在心腹之間耶?請官家明鑑。”

    趙桓曲指敲著龍椅上的扶手,望向李若冰的目光中也滿是讚賞:“這事兒是朕疏忽了,李卿彈劾的對。”

    嗯了一聲後,趙桓又接著道:“張勸、衛仲達、向大圭等五十六人既棄官而逃,此時便不該出現在朝堂。拖出去,廷杖三十,流放嶺南。

    另外,李卿所說的冗官之患,朕此前也多有考慮,只是想著太原之危未解,便暫時擱置下了,既然李卿現在又提出來了,那朕也說一說朕的意見,諸卿也幫著參謀一番。”

    從龍椅上起身,來回踱了兩步之後,趙桓才笑眯眯的道:“朕的意思是,六部尚書只有一個,同知六部尚書不能超過兩個,以後去掉權、知等稱呼,本職官處理本職官的事情。

    譬如李卿,既為觀文殿學士,又為吏部尚書,身上便沒有其他閒職了吧?”

    趙桓的話音剛剛落下,除去李綱和李若冰等人之外,朝堂上的一眾大臣們都將目光投向了趙桓身後不遠處的珠簾。

    大宋的朝堂很有意思,太后基本上都是舊黨,皇帝基本上都是新黨,皇帝想要改革,太后主張守舊,自打從趙二開始就一直是這麼玩的,現在趙桓尊元祐皇后為隆祐太后,卻不知又是個什麼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