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咬舌 作品

第十三章 武比(下)(為盟主sen_tiger老闆加更)

而金秋武比就像一個小的神京武舉。



裴液如今只有一生,但他還真不一定是唯一一個一生。參加武比的人裡難免有幾個人剛剛邁過修行門檻,而除此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二生三生。



並非整個縣找不出比這更厲害的人來,還是那句話,金秋武比雖然是覆蓋全州的盛事,卻不是為比出全州第一高手。



奉懷往年派去的也多是二生之人,並非是沒有更厲害的人選——當時武館最厲害的師傅就是四生。



只是正如黃師傅所言,去的是“想出頭的人”。



四五十的老師傅,已然成家立業,武道之路也走到了頂端,再過幾年便能安享天倫之樂,誰樂意冒著傷亡之險去搏這種東西?



所以參加者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而年輕人的修為又能到什麼地步呢。



天才沒有那麼多,二十來歲,脈樹二三生,已算是不錯的武道苗子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看絕大多數人的實力又沒有意義。



因為名額只屬於魁首。



要拿魁首,就一定要勝過最強。



博望州雖然偏而小,但境內也有十個縣、三個說得上名號的門派。



難道會沒有一兩個五生甚至六生的高手嗎?



新生代鋒芒畢露、躍躍欲試的天才,多年蹉跎於此、誓要於今年功成的老手。



誰肯將機會拱手於人?



……



黃師傅飲了一大口酒,頓了會兒才繼續開口。



“從上到下細談這些對手,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門派弟子。在咱們博望州,便是白竹閣、翠羽劍門、七蛟洞三派。在縣中,三四生的高手多已經謀了差事,成家立業,門派中卻不同,弟子們一心求武,許多都是學成之後才下山謀事,而武舉向來是他們排在最前面的出路。”黃師傅抿酒看著天邊,“歷屆以來,三派都至少佔下一個赴京名額,而且往往是第一場。一半的時候則連第三場也收入囊中。”



“其次便是鄭壽、徐谷兩個強縣與幾個大商戶。鄭壽倚靠陸河交通之便而富,徐谷因御山林賊盜之擾而強。而商戶由於只有一個名額,自然是精挑細選、重金懸賞,希望自己的人選能在臺上多打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