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四百二十九章 簽約(中)

  “先生們,要知道,海軍就是海權,海權就是生命,英格蘭不能失去海權,一刻都不行!"丘吉爾立馬附和。

  “但是,雖然說起來很令人沮喪,但是我們想要在世界的兩頭,同時應對兩個強大的敵人,即便是英格蘭也有些措手不及,我們需要時間。”

  "美國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讓他們給南華添麻煩,南華每年30%的貿易都同美國有關,只要讓他們發生一些不能無視的矛盾,南華的發展一定會變慢,這樣等我們解決了德國人,再回過頭去解決南華。"

  “而且僅僅是試一試,並不會佔用太多的資源。“丘吉爾大聲的發表著他的演講。

  可惜這不是下議院,不然肯定有喝了酒的醉漢站起來大聲歡呼。

  “商務大臣先生的意見不無道理,是否具有操作空間?"首相發話了。

  英國的君主立憲體制其實是最不皿煮的,雖然限制住了王權,但是卻導致首相的權利過大。

  和其他立憲體制或共和體制不一樣,英國政府首腦之下,各大臣的地位並不固定。

  例如美國,總統之下是國務卿,不論是誰做國務卿,也改變不了國務卿在政府中的權利和地位。

  但是英國白廳的傳統是,越靠近首相的大臣,權利越大,這一屆可能是財政部長話語權大,下一屆可能是國防部長。

  因為首相理論上掌握著所有權利,在白廳,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首相的話就是法律。"。

  "從正常外交角度講,美國在遠東並沒有核心利益,甚至沒有利益,想要挑動美國橫跨太平洋和南華開戰,需要一定的計劃。外交大臣斟酌著用詞。

  和丘吉爾他可以大聲吼叫,但是和首相不行,而且還不能擺明態度直白的拒絕。

  “並不需要他們開戰,只需要搞一下他們的貿易,或者說,可以從排華法案入手。

  丘吉爾極力說到。

  "溫斯頓,南華是我們的盟友,在現目前,只能是我們的盟友。"首相先劃出了底線。

  "據我所知,美國已經在好幾年前就放棄了排華法案。至於貿易,雙方貿易上我不認為有什麼我們能插手的地方。內務大臣見沒人接話,考慮到和丘吉爾家族的友誼接了話。

  “那僅僅是聯邦法,地方州還有不少保持著,也許是忘了這一茬,但是誰在乎呢?

  我們只需要將這件事登載在報紙上,送到南華去,當然,必要的藝術加工是要的。"丘吉爾嘴角帶著笑意。

  “這件事逼逼C的那幫傢伙很擅長,那貿易呢?"首相鼓勵的點了點頭。

  南華不是自詡為華人的領導者嗎?華人在美國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你幫是不幫?

  民怨起來了,可不是那麼好壓下去的。

  “我們只需要炒熱橡膠就行,橡膠國際行情一直在漲,我們稍稍加一把力,讓美國不得不加大古巴橡膠進口,然後拋售甚至我們能獲得幾塊不錯的橡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