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當神豪的 作品

第八百九十九章 三種資本

  早些年間,國家養著大批的製片廠。後來要甩包袱、自負盈虧,各種資本就進來了。

  所以,對於我們這些影視從業人員而言,永遠都需要面對資本,需要他們來支撐我們的文藝事業。”

  井高輕輕的點頭。他有他的理解。

  就是說,在如今這個年代,物價、人工早就上漲,想要拍出好的、精品的影視劇來,必須要有一個最基本的投入。再怎麼小成本也是不行的。

  所以娛樂圈的各從業人員不管是被動的,或者主動的,都已經接受資本進來的現狀,這樣他們才能賺到錢,才能活下來,才能繼續創作。

  汪海淋接著剛才的話題,“從我入行二十年看到的情況和現象來說,港資從來就沒有過一統天下的時候。這裡主要是有一個說法,掌控娛樂圈,這個邊界怎麼認為?

  如果說港資所操控的獎項,早期獎項排名是金像獎、金馬獎、金雞獎。再後來是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再現在金馬獎越來越垃圾。從這個角度來說,港資確實掌控著娛樂圈!

  畢竟一段時間之內,最有價值、最能抬升明星咖位、身家的影帝、影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等都是人家去分的!

  但是,要從創作的角度來說,金雞百花獎、金鷹獎、白玉蘭,還有海外的三大電影節,港資是根本無從掌握的。我們這些從業者,並不存在只為這一個資本服務,全部都乖乖的聽從他們的指揮。

  很多精品的影視劇,這二十年間都並非全部是港資所拍攝的。他們的佔比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頂多行業現狀是那幫港臺資本,喜歡用那邊的藝人當主角,再用內地的影星當配角。就是搞雙標、打壓我們的藝人等等。在2010年之前在圈內非常的常見,譬如張佳振和吳宇森搞的赤壁。

  但是,觀眾們現在對港臺那套不賣帳。喜歡我們內地的男女明星。所以這些資本又換了玩法,就是投資頭部明星的個人工作室。

  就我本人的感受而言,其實資本大致是可以分幾個階段的:煤老闆、房地產、互聯網。”

  方少凡感嘆的道:“汪老師說的很清晰啊!港資在娛樂圈確實曾經輝煌一時。他們就像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一樣,利用獎項,掌握著對演員品評的權力。而得獎之後的演員,身家、片酬就完全不同。當然,我們內地的獎項雖然辦得不好,但確實也有自己的陣地。更別說國家一家演員這樣的評定更為專業和權威。還有各大話劇團的老戲骨們。這些老演員更是在演技和觀眾緣上吊打小鮮肉和流量明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