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

 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 

 雖然只是一個改進型號,但航空安全大過天,必要的測試流程絕對不能馬虎。 

 更何況,這個所謂的“斯貝改”,新技術利用率幾乎超過了三分之一—— 

 第一臺9A-01號原型機修改了高壓壓氣機葉片和供油部分的一些不合理設計,換裝全新的國產油泵、軸承和齒輪組,並且將原來的軸承組件整合起來。 

 由此減少了零組件的數量,拓寬了喘振裕度。 

 到這個時候,雖然修改的地方還不少,但仍然屬於對原型發動機的小修小補。 

 不僅性能標定並沒有變化,熱端部件的核心設計也維持了原裝,因此基本性能也並沒有太大變化,只是自重減輕了大約75公斤。 

 但是在1997年年末開始生產的第二臺原型機9A-02號上,變化可就比較大了。 

 為了測試全新主動冷卻技術的有效性,常浩南專門要求606所的技術人員修改了發動機性能標定。 

 通過提高燃燒效率以及升級航油的方式,把渦輪前溫度提高了大約50-60c,達到接近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水平。 

 沉醉的表情略顯變態。 

 410廠的發動機總裝車間門口,常浩南和鍾世宏、張振華並排站在一起,看著總算完成了廠方整機檢測的發動機被緩緩裝到專門設計好的發動機托架上面。 

 但這第二臺原型機,由於各方面改進巨大,英國的原裝件已經無法適應其工作狀態。 

 盛京,一月中旬的早上。 

 尤其是渦輪和燃燒室內壁的氣膜孔加工。 

 不僅每一個孔的加工相比渦噴14都要多上數個工序,後續的磨削加工和質量檢測也要對應增加步驟。 

 …… 

 為此,第二臺原型發動機的壓氣機也被修改,在9-12級高壓壓氣機葉片上採用了在渦扇10研製過程中開發出的葉片分離流主動控制技術,將壓氣機的總壓比提高到22-23左右。 

 相比於一打一個準的圓孔,常浩南開發出的帶前傾角簸箕形孔對於410廠開發出的電火花加工技術相當不友好。 

 而航空發動機的設計,牽一髮而動全身。 

 不過,他還是沒忍住,又輕輕撫摸著裸露在發動機機匣外側的燃滑油管路。 

 為了加快生產速度,之前的9A-01號機仍然有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的零組件直接使用了英國進口件串裝。 

 總之,雖然常浩南恨不得發圖之後的第二天就能開始測試這臺使用了不少渦扇10技術的發動機,但410廠即便專門騰出一條產線,24小時三班倒進行生產,還是用了兩個多月才把9A-02號機給生產出來。 

 直到發動機被吊裝組固定好,並開始用貨箱進行包裝,他才依依不捨地退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