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33章 干擾吊艙,逆向工程

 “那個吊艙具體怎麼回事?已經開始研究了麼?咱們能不能參考一下逆向仿製一個出來?” 

 也有過類似感覺的常浩南知道那種成就感憋在心裡沒法往外說的痛苦,所以如同連珠炮一般迅速丟出了好幾個問題。 

 滿足自己的好奇只是順便,主要是給鄭副師長創造一個表達自己的機會。 

 果然,當總算面對著一群不用遮遮掩掩的人,而且還有人給搭梯子的情況下,平日裡話並不算多的鄭良群還是很快打開了話匣子: 

 “102中隊的米格25只是最基礎的rbk型和rus型,原本只有晝間的照相偵察能力,雖然很難對付,但真論實際威脅其實不算大。” 

 “但最近幾次他們飛的明顯不是正常光學偵察的航線,後來我們把飛機打下來,抓住飛行員一審才知道,那邊不知道怎麼跟老美勾搭上了,cia給米格25掛了一個可以同時進行主被動雷達偵察的多功能吊艙,既可以進行sar掃描,也可以自動偵測並收集雷達信號。” 

 “這麼厲害?” 

 常浩南知道自己這個時候只需要當好一個捧哏。 

 鄭良群點了點頭繼續道: 

 “還不止呢,我們這次準備進行攔截的時候,他們還連續施放了好幾次電磁干擾,不管是地空導彈陣地還是我們的截擊機,都會在切換到跟蹤模式準備發射導彈的時候丟失目標,也是這個吊艙搞得鬼,被俘飛行員說是可以給雷達製造一個假目標。” 

 “那你們最後是怎麼把他打下來的,難道是用機炮?” 

 “當然不是,在那個高度用機炮風險太大了,而且效果也不好。” 

 鄭良群並沒有透露當時他們真的考慮過這個以命相搏的方案,畢竟最後還是沒用上,說這些顯得矯情。 

 一直在旁邊躍躍欲試的陳家亮總算得到了一個插入話題的機會: 

 “說起來,我後來聽電科集團的工程師說,最後我們能克服電磁干擾,還是因為常工您的啟發來著。” 

 “因為我?” 

 常浩南對於話題突然被引向自己感到有些意外。 

 “是啊,一個姓郭的14所工程師告訴我們的,說是受到您的一篇論文啟發,在殲8c的1472雷達上設計了一個抗拖引干擾的模式,以損失一些雷達刷新率和探測距離為代價,可以免受欺騙式干擾的影響,然後我們就發射了兩發霹靂11,把那架米格25打下來了。” 

 陳家亮雙手在半空中比劃著,向常浩南等人介紹整個作戰最精彩的部分。